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浏览量:4450
2018年01月19日 20:38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分享:
中西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及预防复发的研究万秀兰【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人的诊治体会。方法:以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

中西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及预防复发的研究

万秀兰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人的诊治体会。方法:以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西药治疗组30例给予择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7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可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和漏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药治疗组,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样,都是属于在内分泌系统出现的较常见的疾病,这二者都会造成人体的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糖尿病和甲状腺激素亢进症的发病原因都与家族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且这两种疾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当甲亢与糖尿病同时发生时,会加重各自的病情,甚至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因此,加强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的重视度,研究与分析该病的内在联系,是解决该病目前治疗困难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收治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治疗组30例给予择重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组3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9岁。糖尿病先发生者10例,甲亢先发生者36例,糖尿病与甲亢同时发生者14例;糖尿病患者中1型患者6例,2型患者54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46例,桥本甲亢14例。

症状体征:6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的有25例,食欲减退3例,多饮42例,多食45例,畏热、多汗34例。典型主要体征表现为突眼的26例,甲状腺肿大的37例,手臂震颤39例,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的分别为29例和7例。所有研究对象中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7例,并发糖尿病肾病的6例,并发周期性麻痹的3例,并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3例。

诊断标准:甲亢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较典型的生理体征、症状以及利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FT3与FT4升高、TSH降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WHO在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①具有糖尿病史,且已经使用了降糖药;②患者餐后2h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糖病。

治疗方法:西药治疗组:给予择重治疗。患者入院后,糖尿病情严重,给予大剂量的胰岛素药物,并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格列本胰或格列吡嗪等药物,待血糖稳定后,使用二甲双胍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同时出现甲亢的应加大胰岛素的用量,减少甲亢对胰岛素的对抗,此时还应用普萘洛尔及辅以中药治疗。对头晕目眩、尿频量多、舌红少津,宜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方剂为:熟地黄、生地黄各20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山药、黄精、牡丹皮、茯苓、泽泻各10g,以水煎服,日1剂。对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宜气阴双补。方剂为:黄芪、牡蛎各30g,葛根20g,山药、玄参、苍术、麦门冬、熟地黄各10g,五味子、黄连、人参各6g,又水煎服,日1剂[4]。

疗效的评定:①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1%以内。②有效:症状减轻或好转,糖化血红蛋白稳定在6.1%~7.5%。③无效:症状和临床指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个疗程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率为24例(80%),有效4例(13.3%),无效3例(10%)。西医治疗组显效率为20例(66.7%),有效3例(10%),无效7例(23.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西医治疗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可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和漏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药治疗组,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讨论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代谢性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甲亢合并糖耐量异常很常见,有报道达30%~50%,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两种疾病关系密切,均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两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两种疾病均可受到病毒、环境、饮食和情绪等相互影响,导致两者共同发病。②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加快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使得胰岛素的降解加速,从而导致合并症糖尿病均发生。此外,甲状腺激素还可以增强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由于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可以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所以可导致血糖升高。长期破坏胰岛素的分泌机制可致使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甲亢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在临床上也应予以鉴别。甲亢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甲亢患者小肠对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加快,脂肪和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速度加速,因此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出现糖耐最异常。在甲亢症状控制后,不给予降糖治疗,血糖也可完全恢复至正常。在临床治疗时,当明确诊断甲亢合并糖尿病后,应分别根据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我们认为,“久病人络”,其气必虚,应以西药降糖的药物辅以中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低,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2-721.

[2]王学祥.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75-76.

[3]王庆,卞永娟,姜成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33):7115-7116.

[4]陈宇美.中医辩治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9(25):1630-1633.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人的诊治体会。方法:以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西药治疗组30例给予择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7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可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和漏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药治疗组,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样,都是属于在内分泌系统出现的较常见的疾病,这二者都会造成人体的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糖尿病和甲状腺激素亢进症的发病原因都与家族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且这两种疾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当甲亢与糖尿病同时发生时,会加重各自的病情,甚至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因此,加强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的重视度,研究与分析该病的内在联系,是解决该病目前治疗困难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收治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治疗组30例给予择重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组3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9岁。糖尿病先发生者10例,甲亢先发生者36例,糖尿病与甲亢同时发生者14例;糖尿病患者中1型患者6例,2型患者54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46例,桥本甲亢14例。

症状体征:6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的有25例,食欲减退3例,多饮42例,多食45例,畏热、多汗34例。典型主要体征表现为突眼的26例,甲状腺肿大的37例,手臂震颤39例,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的分别为29例和7例。所有研究对象中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7例,并发糖尿病肾病的6例,并发周期性麻痹的3例,并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3例。

诊断标准:甲亢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较典型的生理体征、症状以及利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FT3与FT4升高、TSH降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WHO在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①具有糖尿病史,且已经使用了降糖药;②患者餐后2h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糖病。

治疗方法:西药治疗组:给予择重治疗。患者入院后,糖尿病情严重,给予大剂量的胰岛素药物,并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格列本胰或格列吡嗪等药物,待血糖稳定后,使用二甲双胍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同时出现甲亢的应加大胰岛素的用量,减少甲亢对胰岛素的对抗,此时还应用普萘洛尔及辅以中药治疗。对头晕目眩、尿频量多、舌红少津,宜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方剂为:熟地黄、生地黄各20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山药、黄精、牡丹皮、茯苓、泽泻各10g,以水煎服,日1剂。对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宜气阴双补。方剂为:黄芪、牡蛎各30g,葛根20g,山药、玄参、苍术、麦门冬、熟地黄各10g,五味子、黄连、人参各6g,又水煎服,日1剂[4]。

疗效的评定:①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1%以内。②有效:症状减轻或好转,糖化血红蛋白稳定在6.1%~7.5%。③无效:症状和临床指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个疗程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率为24例(80%),有效4例(13.3%),无效3例(10%)。西医治疗组显效率为20例(66.7%),有效3例(10%),无效7例(23.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西医治疗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可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和漏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药治疗组,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讨论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代谢性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甲亢合并糖耐量异常很常见,有报道达30%~50%,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两种疾病关系密切,均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两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两种疾病均可受到病毒、环境、饮食和情绪等相互影响,导致两者共同发病。②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加快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使得胰岛素的降解加速,从而导致合并症糖尿病均发生。此外,甲状腺激素还可以增强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由于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可以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所以可导致血糖升高。长期破坏胰岛素的分泌机制可致使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甲亢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在临床上也应予以鉴别。甲亢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甲亢患者小肠对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加快,脂肪和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速度加速,因此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出现糖耐最异常。在甲亢症状控制后,不给予降糖治疗,血糖也可完全恢复至正常。在临床治疗时,当明确诊断甲亢合并糖尿病后,应分别根据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我们认为,“久病人络”,其气必虚,应以西药降糖的药物辅以中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低,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2-721.

[2]王学祥.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75-76.

[3]王庆,卞永娟,姜成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33):7115-7116.

[4]陈宇美.中医辩治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9(25):1630-1633.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人的诊治体会。方法:以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西药治疗组30例给予择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7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可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和漏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药治疗组,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样,都是属于在内分泌系统出现的较常见的疾病,这二者都会造成人体的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糖尿病和甲状腺激素亢进症的发病原因都与家族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且这两种疾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当甲亢与糖尿病同时发生时,会加重各自的病情,甚至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因此,加强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的重视度,研究与分析该病的内在联系,是解决该病目前治疗困难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收治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治疗组30例给予择重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组30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9岁。糖尿病先发生者10例,甲亢先发生者36例,糖尿病与甲亢同时发生者14例;糖尿病患者中1型患者6例,2型患者54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46例,桥本甲亢14例。

症状体征:6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的有25例,食欲减退3例,多饮42例,多食45例,畏热、多汗34例。典型主要体征表现为突眼的26例,甲状腺肿大的37例,手臂震颤39例,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的分别为29例和7例。所有研究对象中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7例,并发糖尿病肾病的6例,并发周期性麻痹的3例,并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3例。

诊断标准:甲亢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较典型的生理体征、症状以及利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FT3与FT4升高、TSH降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WHO在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①具有糖尿病史,且已经使用了降糖药;②患者餐后2h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糖病。

治疗方法:西药治疗组:给予择重治疗。患者入院后,糖尿病情严重,给予大剂量的胰岛素药物,并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格列本胰或格列吡嗪等药物,待血糖稳定后,使用二甲双胍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同时出现甲亢的应加大胰岛素的用量,减少甲亢对胰岛素的对抗,此时还应用普萘洛尔及辅以中药治疗。对头晕目眩、尿频量多、舌红少津,宜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方剂为:熟地黄、生地黄各20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山药、黄精、牡丹皮、茯苓、泽泻各10g,以水煎服,日1剂。对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宜气阴双补。方剂为:黄芪、牡蛎各30g,葛根20g,山药、玄参、苍术、麦门冬、熟地黄各10g,五味子、黄连、人参各6g,又水煎服,日1剂[4]。

疗效的评定:①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1%以内。②有效:症状减轻或好转,糖化血红蛋白稳定在6.1%~7.5%。③无效:症状和临床指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个疗程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率为24例(80%),有效4例(13.3%),无效3例(10%)。西医治疗组显效率为20例(66.7%),有效3例(10%),无效7例(23.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西医治疗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可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和漏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药治疗组,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讨论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代谢性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甲亢合并糖耐量异常很常见,有报道达30%~50%,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两种疾病关系密切,均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两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两种疾病均可受到病毒、环境、饮食和情绪等相互影响,导致两者共同发病。②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加快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使得胰岛素的降解加速,从而导致合并症糖尿病均发生。此外,甲状腺激素还可以增强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由于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可以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所以可导致血糖升高。长期破坏胰岛素的分泌机制可致使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甲亢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在临床上也应予以鉴别。甲亢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甲亢患者小肠对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加快,脂肪和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速度加速,因此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出现糖耐最异常。在甲亢症状控制后,不给予降糖治疗,血糖也可完全恢复至正常。在临床治疗时,当明确诊断甲亢合并糖尿病后,应分别根据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我们认为,“久病人络”,其气必虚,应以西药降糖的药物辅以中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低,具有复发率低及疗效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2-721.

[2]王学祥.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75-76.

[3]王庆,卞永娟,姜成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33):7115-7116.

[4]陈宇美.中医辩治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9(25):1630-1633.


分享:
相关阅读
文章 心血管病 西药房

朝阳区科协2025基层科普项目第二场持续开展!“让

8月13日,由北京市朝阳区科协主办、垡头街道办事处推荐、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承办、垡头街道翠城旭园社区大力支持的朝阳区基层科普项目科创垡宝,共朝美好-护苗

2025-08-13

从销量领先到品类开创,诺特兰德斩获五大权威市场

在当前膳食营养品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消费者面临着琳琅满目的产品却难以抉择的困境。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基础营养补充,而是追求更具创新性、

2025-10-30

重阳敬老情 银联暖心服务绘就银发幸福新景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满溢着温情与敬意的传统节日里,大街小巷被菊花的芬芳萦绕,人们或登高望远,或围坐赏菊,以各种传统习俗传递着对长辈的感恩与祝福。在这一片祥

2025-10-29

告别水银,守护升级:开启家庭健康管理新时代

2026年渐渐走近,一项关乎万千家庭健康的退市令也即将全面落地。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产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那个曾经陪伴几代人成长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