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综艺《婆婆和妈妈》热度居高不下,节目中杜淳被妻子发现嘴唇发紫,他解释说因为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肌缺血,外出工作时都会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
因此心肌缺血这一在我国平均患病率约为6.94%的疾病也再次引发更多人的关注。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心肌缺血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老年人甚至中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肌缺血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性心肌缺血的病因有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或痉挛、心肌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
后天造成的心肌缺血的诱因相对复杂。大部分人的血管在出生时就像一个新水管,血液循环正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有遗传基因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时,血管中堆积的脂肪、高胆固醇等垃圾会显著增加,犹如水管里的水垢,时间久了会挤压血管的空间,导致血管狭窄。

数据来源:胡盛寿, 高润霖, 刘力生, 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对于血管狭窄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经过研究发现: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时,心肌供血一般不受影响;管腔狭窄50%~70%时,静态休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而在运动、心动过速或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引起心肌暂时性供血不足,引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表现为闷痛,需要注意的是,心绞痛不仅仅是心前区疼痛,从胸部、腹部、肩膀、背部等的疼痛都有可能由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还包括牙痛、咽部紧缩感、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出虚汗、发力等等。

心肌缺血患者要注意什么?
心肌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低脂肪高纤维饮食。食物多样化,粗粮细粮搭配好,优质蛋白质要充足,注意控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保持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从每次5~10分钟开始,逐渐开展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在3-5天以上的运动频率。
轻松心态睡眠足。尽量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同时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脏健康是一个长期工程,心肌缺血不同于感冒发烧,需要一个长期不懈的治疗过程。若想以后血管不进一步狭窄,仍需长期服用改善血流、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等。
在即将到来的夏季高温天气下,不仅心肌缺血患者,中年健康人群也应警惕心脏“跳闸”。心肌缺血虽然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可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在饮食上多吃一些低盐和低脂的食物,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能够起到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同时也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远离心脏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