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果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崔春利+王蓓+邓翀+等
摘要:目的 以多成分综合评分结合响应面法筛选熟大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7种成分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因素对熟大黄炮制工艺的影响,筛选最佳炮制工艺参数。结果 采用Design Expert 8.0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7种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与考察因素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数学模型,预测熟大黄最佳炮制条件为每100 g药材加酒量36.6 mL,闷润时间2.16 h,蒸制时间10.96 h。结合生产实际,将工艺修正为每100 g药材加酒量35 mL,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11 h。结论 优选的炮制工艺能合理控制熟大黄炮制质量,为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熟大黄;炮制工艺;Box-Behnken试验设计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9.028
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9-0098-05
大黄为蓼科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13JS03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716002)
效[1]。临床常用饮片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和大黄炭[2]。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除有生大黄质量标准外,其他大黄炮制品尚缺乏较为统一的炮制方法、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大黄不同的炮制品,因炮制温度、加热时间、所用辅料不同,其化学成分有所不同,药效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熟大黄泻下作用弱,而活血化瘀和泻火解毒功效增强,其炮制工艺研究较少,临床所用饮片缺乏规范性。基于此,本试验拟以多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优选大黄酒蒸工艺参数,旨在为熟大黄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及临床准确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L-2130二元泵,L-2400检测器,日本日立公司),ISO9001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KQ52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大黄购于万寿路药材市场,经陕西中医学院王继涛高级实验师鉴定为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没食子酸(批号100831- 200302)、大黄素(批号110756-200709)、大黄酚(批号110796-200615)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批号042012)、大黄酸(批号03121210)、大黄素甲醚(批号02201205)、芦荟大黄素(批号03071201)对照品购自天津西玛科技有限公司,对照品纯度均>98%;黄酒(绍兴县第三酒厂,20131216);甲醇为色谱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过滤使用,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没食子酸、大黄酚- 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10.30、5.00、10.01、10.01、10.00、10.30、2.52 mg,置于25、25、25、100、25、50、25 mL容量瓶中,以适当溶剂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得浓度分别为0.412 0、0.200 0、0.400 4、0.100 1、0.400 0、0.206 0、0.100 8 mg/mL的对照品溶液。根据供试品溶液中所选色谱峰峰面积,按适当比例混合对照品溶液,得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浓度分别为0.103 0、0.1500、0.0206、0.0253、0.0400、0.0657、0.0403 m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大黄生品100 g,按照不同炮制工艺参数进行炮制。精密称取大黄炮制样品粉末(60目筛)约2 g,用11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66 min,滤过,提取液在80 ℃水浴浓缩,挥干溶媒,以80%乙醇溶解,定容于25 mL量瓶中。储存于4 ℃,冷藏待用。
2.3 方法学考察
2.3.1 色谱条件 依利特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B)-水(0.2%甲酸),梯度洗脱(0~10 min,5%~15%B;10~20 min,15%~30%B;20~31 min,30%~42%B;31~40 min,42%~47%B;40~46 min,47%~53%B;46~66 min,53%~68%B;66~75 min,68%~100%B;75~85 min,100%~100%B),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 μL。色谱。
2.3.3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10 μL,连续进样5次,记录峰面积,结果没食子酸、大黄酚- 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RSD分别为1.32%、1.68%、1.71%、1.45%、1.84%、1.89%、1.54%,表明精密度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μL,在“2.3.1”项色谱条件下,于0、2、4、8、12、16、24 h进样分析,记录峰面积,结果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RSD均<3.00%,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3.5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5份,每份约0.5 g,按“2.2”项下方法制备,在“2.3.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记录相同保留时间峰面积,结果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RSD依次为1.22%、0.98%、1.64%、1.51%、1.96%、1.73%、1.14%,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共6份(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回收率考察中药材取样量为0.1 g,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回收率考察药材取样量为0.5 g),加入相应对照品,按照供试品溶液处理方法制备,按“2.3.1”项下色谱条件平行测定6份样本,计算加样回收率。2.3.7 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按“2.2”项下方法制备,在“2.3.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2.4 炮制工艺研究方案
2.5 数据分析
以熟大黄7种成分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由于其药效贡献值大小未知,因此设定总值为1,每种成分的药效贡献值各占1/7[4],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计算7种化学成分在炮制样品的综合评分值。
3 结果
3.1 熟大黄工艺综合评分回归模型的建立
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和各指纹图谱的共有色谱峰的综合评分数据见表4。将表4中各组综合评分数据采用Design Expert8.05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和二项式分析,建立熟大黄炮制工艺综合评分对3个因素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Y=82.67+3.02A+4.93B+4.74C+2.93AB+5.59AC-0.49BC-0.36A2-5.18B2-1.97C2。
(P=0.037 9),表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模型拟合合理。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分别是一次项B和C、交互项AC、二次项B2,表明各考察因素对综合评分的影响不仅是线性关系,还存在交互综合影响。模型的相关系数平方为0.840 8,表明该模型能反映熟大黄7种化学成分谱综合评分与加酒量、闷润时间和蒸制时间的关系,可以用该回归方程对熟大黄炮制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与预测。不同考察因素与综合评分的响应面分析见
3.3 最佳工艺条件预测与试验验证
通过回归模型的分析,得到熟大黄最佳炮制工艺为加酒量36.6 mL,闷润时间2.16 h,蒸制时间10.96 h。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将此工艺参数最终修订为加酒量35 mL,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11 h。采用上述工艺参数进行3次平行试验,熟大黄中7种成分的综合评皆在腹部,且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皆循行于腹部,肺脏经气亦起于腹部中焦。可见与消渴相关的脏腑均与中、下焦有密切联系。消渴病机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常情况下,肺脏通调水道、脾脏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肾主水而藏精,三脏的生理功能需要三焦的作用贯穿始终,才能完成津液水分的输布、疏通和排泄的全过程。若阴伤肺燥,则津液失于敷布,久而脾胃失濡、肾阴失润;若胃阴亏耗、脾阴不足,津液则无所生,上灼肺液、下耗肾阴;若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连及肺脾;若三焦失司,则调节水液及气化功能紊乱而成消渴之疾。可见,消渴与三焦的部位及生理功能以及腹部均有着密切关系。
本研究取腹部腧穴治疗2型糖尿病,中脘、下脘可同调上、中二焦,气海、关元可共理中、下二焦,培肾固本。滑肉门、外陵可调理气机升降。同时,根据三消不同症状配以阴都、肓俞、气穴。如出现心烦引饮、口干口苦等上消症状,取阴都调和心肾,水火既济。中消多因虚火浊伤中焦脾胃,胃受纳之功紊乱,脾炼精之力减弱,导致消谷善饥、痰浊内生,取肓俞穴,意在调理肾之阴精,消导脾胃之虚火。下消症状主因肾精亏耗,下焦不固,膀胱排泄无权,故见小便频数,取气穴以增强补益肾精、调理脏腑、固摄膀胱之用。这3个配穴均为肾经腧穴,意在滋养肾阴,补原气之根;冲脉与肾经并行而上,冲脉为血海且为十二经之海,取肾经穴位亦可调理足三阴经经气。
本观察结果表明,基于三焦理论的腹部取穴治疗糖尿病,在控制血糖、降低HBA1c水平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此针法丰富了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Wang Liping, Zhang Honglin. Discussion on the mechanisms of BOs abdominal acupuncture therapy[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2013,23(4):52-59.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4-2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6.
(收稿日期:2014-04-07;编辑:季巍巍)
3.2 方程显著性检验
2.3.5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5份,每份约0.5 g,按“2.2”项下方法制备,在“2.3.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记录相同保留时间峰面积,结果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RSD依次为1.22%、0.98%、1.64%、1.51%、1.96%、1.73%、1.14%,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共6份(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回收率考察中药材取样量为0.1 g,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回收率考察药材取样量为0.5 g),加入相应对照品,按照供试品溶液处理方法制备,按“2.3.1”项下色谱条件平行测定6份样本,计算加样回收率。2.3.7 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按“2.2”项下方法制备,在“2.3.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2.4 炮制工艺研究方案
2.5 数据分析
以熟大黄7种成分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由于其药效贡献值大小未知,因此设定总值为1,每种成分的药效贡献值各占1/7[4],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计算7种化学成分在炮制样品的综合评分值。
3 结果
3.1 熟大黄工艺综合评分回归模型的建立
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和各指纹图谱的共有色谱峰的综合评分数据见表4。将表4中各组综合评分数据采用Design Expert8.05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和二项式分析,建立熟大黄炮制工艺综合评分对3个因素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Y=82.67+3.02A+4.93B+4.74C+2.93AB+5.59AC-0.49BC-0.36A2-5.18B2-1.97C2。
(P=0.037 9),表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模型拟合合理。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分别是一次项B和C、交互项AC、二次项B2,表明各考察因素对综合评分的影响不仅是线性关系,还存在交互综合影响。模型的相关系数平方为0.840 8,表明该模型能反映熟大黄7种化学成分谱综合评分与加酒量、闷润时间和蒸制时间的关系,可以用该回归方程对熟大黄炮制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与预测。不同考察因素与综合评分的响应面分析见
3.3 最佳工艺条件预测与试验验证
通过回归模型的分析,得到熟大黄最佳炮制工艺为加酒量36.6 mL,闷润时间2.16 h,蒸制时间10.96 h。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将此工艺参数最终修订为加酒量35 mL,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11 h。采用上述工艺参数进行3次平行试验,熟大黄中7种成分的综合评皆在腹部,且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皆循行于腹部,肺脏经气亦起于腹部中焦。可见与消渴相关的脏腑均与中、下焦有密切联系。消渴病机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常情况下,肺脏通调水道、脾脏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肾主水而藏精,三脏的生理功能需要三焦的作用贯穿始终,才能完成津液水分的输布、疏通和排泄的全过程。若阴伤肺燥,则津液失于敷布,久而脾胃失濡、肾阴失润;若胃阴亏耗、脾阴不足,津液则无所生,上灼肺液、下耗肾阴;若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连及肺脾;若三焦失司,则调节水液及气化功能紊乱而成消渴之疾。可见,消渴与三焦的部位及生理功能以及腹部均有着密切关系。
本研究取腹部腧穴治疗2型糖尿病,中脘、下脘可同调上、中二焦,气海、关元可共理中、下二焦,培肾固本。滑肉门、外陵可调理气机升降。同时,根据三消不同症状配以阴都、肓俞、气穴。如出现心烦引饮、口干口苦等上消症状,取阴都调和心肾,水火既济。中消多因虚火浊伤中焦脾胃,胃受纳之功紊乱,脾炼精之力减弱,导致消谷善饥、痰浊内生,取肓俞穴,意在调理肾之阴精,消导脾胃之虚火。下消症状主因肾精亏耗,下焦不固,膀胱排泄无权,故见小便频数,取气穴以增强补益肾精、调理脏腑、固摄膀胱之用。这3个配穴均为肾经腧穴,意在滋养肾阴,补原气之根;冲脉与肾经并行而上,冲脉为血海且为十二经之海,取肾经穴位亦可调理足三阴经经气。
本观察结果表明,基于三焦理论的腹部取穴治疗糖尿病,在控制血糖、降低HBA1c水平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此针法丰富了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Wang Liping, Zhang Honglin. Discussion on the mechanisms of BOs abdominal acupuncture therapy[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2013,23(4):52-59.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4-2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6.
(收稿日期:2014-04-07;编辑:季巍巍)
3.2 方程显著性检验
2.3.5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5份,每份约0.5 g,按“2.2”项下方法制备,在“2.3.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记录相同保留时间峰面积,结果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RSD依次为1.22%、0.98%、1.64%、1.51%、1.96%、1.73%、1.14%,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共6份(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回收率考察中药材取样量为0.1 g,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回收率考察药材取样量为0.5 g),加入相应对照品,按照供试品溶液处理方法制备,按“2.3.1”项下色谱条件平行测定6份样本,计算加样回收率。2.3.7 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称取熟大黄样品粉末,按“2.2”项下方法制备,在“2.3.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没食子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2.4 炮制工艺研究方案
2.5 数据分析
以熟大黄7种成分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由于其药效贡献值大小未知,因此设定总值为1,每种成分的药效贡献值各占1/7[4],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计算7种化学成分在炮制样品的综合评分值。
3 结果
3.1 熟大黄工艺综合评分回归模型的建立
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和各指纹图谱的共有色谱峰的综合评分数据见表4。将表4中各组综合评分数据采用Design Expert8.05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和二项式分析,建立熟大黄炮制工艺综合评分对3个因素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Y=82.67+3.02A+4.93B+4.74C+2.93AB+5.59AC-0.49BC-0.36A2-5.18B2-1.97C2。
(P=0.037 9),表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模型拟合合理。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分别是一次项B和C、交互项AC、二次项B2,表明各考察因素对综合评分的影响不仅是线性关系,还存在交互综合影响。模型的相关系数平方为0.840 8,表明该模型能反映熟大黄7种化学成分谱综合评分与加酒量、闷润时间和蒸制时间的关系,可以用该回归方程对熟大黄炮制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与预测。不同考察因素与综合评分的响应面分析见
3.3 最佳工艺条件预测与试验验证
通过回归模型的分析,得到熟大黄最佳炮制工艺为加酒量36.6 mL,闷润时间2.16 h,蒸制时间10.96 h。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将此工艺参数最终修订为加酒量35 mL,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11 h。采用上述工艺参数进行3次平行试验,熟大黄中7种成分的综合评皆在腹部,且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皆循行于腹部,肺脏经气亦起于腹部中焦。可见与消渴相关的脏腑均与中、下焦有密切联系。消渴病机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常情况下,肺脏通调水道、脾脏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肾主水而藏精,三脏的生理功能需要三焦的作用贯穿始终,才能完成津液水分的输布、疏通和排泄的全过程。若阴伤肺燥,则津液失于敷布,久而脾胃失濡、肾阴失润;若胃阴亏耗、脾阴不足,津液则无所生,上灼肺液、下耗肾阴;若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连及肺脾;若三焦失司,则调节水液及气化功能紊乱而成消渴之疾。可见,消渴与三焦的部位及生理功能以及腹部均有着密切关系。
本研究取腹部腧穴治疗2型糖尿病,中脘、下脘可同调上、中二焦,气海、关元可共理中、下二焦,培肾固本。滑肉门、外陵可调理气机升降。同时,根据三消不同症状配以阴都、肓俞、气穴。如出现心烦引饮、口干口苦等上消症状,取阴都调和心肾,水火既济。中消多因虚火浊伤中焦脾胃,胃受纳之功紊乱,脾炼精之力减弱,导致消谷善饥、痰浊内生,取肓俞穴,意在调理肾之阴精,消导脾胃之虚火。下消症状主因肾精亏耗,下焦不固,膀胱排泄无权,故见小便频数,取气穴以增强补益肾精、调理脏腑、固摄膀胱之用。这3个配穴均为肾经腧穴,意在滋养肾阴,补原气之根;冲脉与肾经并行而上,冲脉为血海且为十二经之海,取肾经穴位亦可调理足三阴经经气。
本观察结果表明,基于三焦理论的腹部取穴治疗糖尿病,在控制血糖、降低HBA1c水平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此针法丰富了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Wang Liping, Zhang Honglin. Discussion on the mechanisms of BOs abdominal acupuncture therapy[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2013,23(4):52-59.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4-2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6.
(收稿日期:2014-04-07;编辑:季巍巍)
3.2 方程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