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蒙在眼睛上的纱布被解开,露出惊喜的笑容,这种给予别人第二次光明的幸福感,绝不是用物质和金钱能够换来的。”在龙岩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青白科主任游向东眼里,眼科医生最高的成就,莫过于帮助患者解除病痛、重见光明。
游向东,副主任医师、眼科硕士,龙岩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青白科主任,爱尔眼科福建省区白内障青光眼学组委员,福建省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原漳州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原全军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原解放军175医院眼科主任。
少时学医勤研读,壮年从医钻精尖
从1990年穿上一身白大褂至今,游向东当眼科医生已有30多个年头了。他深知这份职业责任重于泰山,钻研医术容不得半点懈怠。要想“本事真、功夫实”,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探索的理念,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接诊大量病患、研究专业书籍、撰写专业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等,他的学识、经验、技能转化为一次次治愈患者的成功实践。
面对不同的患者,从接待、沟通、治疗、手术到康复,整个过程都能够积累到不同的知识和经验。面对每一位病患,游向东都有着一颗同情心和同理心,以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胸怀,耐心倾听、温言软语、安慰鼓励,卸下患者的心理负担,跟患者交朋友,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传帮带”方面,游向东也是年轻医护人员心目中一位“润物细无声”的前辈。他不仅德技双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还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有效地引导后辈,帮助他们在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
一筐鸡蛋带来的感动长存于心
多年前,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找到游向东。她的眼睑痉挛、上睑下垂,连眼皮都睁不开,看人需要使出很大力气才能抬起头。老太太找了多家医院看了很多医生,但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游向东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为老太太做了手术。老人家终于睁得开眼、抬得起头,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为了表达满心感激之情,复查时朴实的老太太特地带了一筐自家母鸡下的蛋,执意要送给游向东。盛情难却。游向东最终把它收下来,然后吩咐食堂的阿姨把鸡蛋煮熟,分给在病房来自农村的其他贫困病友。
一筐沉甸甸的鸡蛋令游向东百感交集,更加坚定了自己不断精进、帮扶患者的信心与决心。多年来,每当遇到挫折,他就会想起那筐鸡蛋,心中便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动力和勇气!
迎接严峻考验,挑战“不可能”
90多岁的上杭县患者王大娘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依然身体健朗,尚能下地种菜、喂养鸡鸭,闲来无事就跟邻居老人一块坐在村头晒太阳聊天。但是,老人安逸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视力下降所打乱。随着视力越来越差,老人逐渐看不到东西,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黑暗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成了煎熬。
经游向东诊断,老人患有右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伴有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并且瞳孔小、前房浅、眼窝深、睑裂小、晶状体核硬。他为老人制定了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这是一项复杂的联合手术,患者又是高龄老人,对医生的技术无疑是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
游向东知道老人通常醒得很早,而且要做手术肯定紧张,手术当天他便一大早来到病房跟老人聊天,安抚她的情绪,陪同老人进入手术室。随后,他带领手术团队,艰难但顺利地完成了这一例高难度手术,做到了这件在很多人眼里“不可能”的事。
“医生的日常工作,就是通过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对抗疾病,安抚人心。所以,除了磨炼技术外,我们自身也要提高修为,锻炼出强大的心态、应变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游向东这样说道。
目标就是把患者治好、让患者满意
有句话说:医生时刻庇佑生命,是每个人从出生到生命最后都离不开的人。游向东认为,身为一名眼科医生,可以挽救视力,阻止眼病对人们健康的侵害,以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坚守,把患者治好、让患者满意,就是他最大的追求。医路漫漫,他将眼科医生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经营,用医者初心诠释白衣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