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浏览量:7271
2018年05月18日 13:17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
分享:
中西医结合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的临床价值刘丙国 谭晓辉 林绍志[摘要]目的探讨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观察病例共400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均常规降糖降脂处理

中西医结合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的临床价值

刘丙国 谭晓辉 林绍志

[摘要] 目的 探讨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方法 观察病例共400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均常规降糖降脂处理,指标控制稳定,并口服羟苯磺酸钙、静滴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以改善血液循环,甲钴胺静滴以营养神经,治疗组加用足浴理疗器中药外薰洗。治疗后对两组病例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踝臂指数(ABI)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经治疗后,ABI均较以前好转,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b)-0190-03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药防治在这一领域具有明显的传统优势,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运用该院研制成功的足浴理疗器,辨证应用中药外浴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门诊、住院病例,共400例,男217 例,女183例,年龄(56.09±9.90)岁,病程(6.89±4.44) 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糖尿病诊断标准按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临床诊断与分级标准[1]。中医辨证标准按照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分型。剔除标准:①伴有急性并发症者;②神志不清者;③有皮肤损伤者;④不愿配合者。两组病例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所有病例均进行下肢血管、神经检查。血管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和多普勒超声检测踝臂指数(ABI)。神经系统应用英国产MD2糖尿病足病诊断箱检查,包括128 Hz音叉振动觉检查,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检查,温度觉检查,痛觉检查等。

1.2 病情分级标准

血管腔狭窄、ABI<0.9为下肢血管轻度缺血,0.5~0.7为中度缺血,ABI<0.5为重度缺血[2],400例中,轻度缺血者201例,中度缺血者180例,重度缺血19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血脂至达标,两组病例常规应用羟苯磺酸钙、静滴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以改善血液循环,静滴甲钴胺以营养神经。治疗组加用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

中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处方如下:气虚血淤型:患肢酸胀疼痛,麻木,局部皮肤色暗或青紫,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手足心热,舌淡暗,脉细或脉细数。宜益气活血,拟方:黄芪30 g、桂枝15 g、赤、白芍各12 g当归15 g、川芎12 g、红花15 g、鸡血藤30 g、白芥子15 g。

阳虚寒凝型:患肢发凉疼痛,多走疼痛加剧,稍歇痛减,麻木,喜暖怕冷,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足背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宜温阳散寒,拟方:鹿角胶20 g、熟地20 g、麻黄12 g、炮姜10 g、白芥子15 g、桂枝15 g、元胡15 g、益母草15 g。气阴两虚型 下肢酸软无力,皮肤干燥,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拟方:黄柏20 g、知母12 g、熟地20 g、龟板20 g、陈皮12 g、黄芪20 g、赤、白芍各15 g、当归 15 g、牛膝15 g、 鸡血藤30 g。上药入水浸泡30 min,沏出水分。将药物倒入足浴器的足浴箱中加水煮沸30 min。然后掺入浸泡液,调整温度在35~42℃之间。泡浴30 min/次,2次/d,30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病例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ABI、外周神经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对比观察。临床症状积分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80%,API>0.9;有效:症状、体征大部消失,临床症状体征积分>40%,API改善>0.15;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1.5 统计方法

该组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表4。两组患者体征比较见表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由脂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激素调节异常,动脉内皮损伤,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聚集黏附力增强,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和其他因素所致。另外肥胖、高血压、高热量饮食、吸烟、运动减少、遗传因素等对动脉血管硬化的发生有促进或协同作用。

由于长期葡萄糖毒性,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中层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形成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这一病变机理与中医学血瘀理论高度吻合。根据缺血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下肢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靜息性肢体疼痛,皮温下降,肢端坏疽。

间歇性跛行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导致供血不足,当患者行走时耗氧量增加,而含氧血供给不足,组织缺氧,代谢产物聚集刺激,产生缺血性疼痛。患者下肢缺血进一步加重,休息时血液供应不能满足下肢组织的需要,就会出现持续性疼痛(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血管性静息痛的机理包括:①发生缺血性神经炎,由于动脉急性或慢性闭塞导致供血障碍,引起缺血性神经炎而使肢体持续性疼痛。②发生营养障碍性静息痛,肢体因缺血引起营养障碍性溃疡或坏疽时,常伴有局部持续性剧烈的疼痛,糖尿病坏疽前期也可产生这样的疼痛。

皮肤温度异常是由于皮肤温度变化主要取决于肢体的血流量,多者潮热,少者寒冷。

皮肤颜色异常主要表现为异常皮色改变,常见有发红、紫绀和苍白3种,以及色素沉着。

感觉异常:周围血管病变影响到神经干时,可以出现神经受损症状。“倦怠感”是在行走后不久,小腿出现的疲劳、沉重感觉。神经受到病变刺激,呈激惹现象时表现为针刺感、蚁行感,进一步受损则出现麻木感觉。

肢端坏疽:下肢缺血进一步发展,动脉闭塞,出现严重营养障碍,皮肤呈紫绀色,冰冷,最初还可逆转,逐渐色泽的改变呈不可逆性,局部肿胀,可出现水疱,继而出现自发性溃疡和坏疽。足坏疽常从趾尖端开始,逐渐向上扩展,肢端疼痛呈持续性,部分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疼痛不明显。此类病变因动脉供血中断,但静脉或淋巴液回流通畅,使组织液减少,故常为干性坏疽,合并感染者为混合性坏疽。混合性坏疽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部位较深,常涉及足的大部或全部。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属中医“消渴”合并“痹证”“血痹”“脉痹”“脱疽”等范畴。《素问·痹论篇》指出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指出“血凝而不流”是脉痹的主要病机。《素问·五脏生成篇》谓“凝于脉者为泣”,从而导致“血不得反其空”,引起“痹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脉痹的机理。唐代医家王冰在注释时认为:“泣,谓血行不利。空者,血流之道,大经隧也。”说明血瘀痹阻于较小脉络,以致难以返流于大的经脉,引起经脉痹阻,进而发展,还可以引起手足逆冷。清代何梦瑶《医碥·痹》提到“血脉不流而色变”也是对脉痹病机的阐述,并且指出:“外感之风寒湿能痹,岂内生之寒湿独不痹乎?”认为内生之瘀血、痰饮亦可致痹,“死血阻塞经队,则亦不通而痹矣。”《素问·痹论篇》在论述痹证时有五体痹与五脏痹之分,脉痹属于五体痹之一,说明其病变主要在于肢体。脉痹与五脏痹中的“心痹”具有病变上的密切关系,“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脉痹发病有内外之因,外因有寒湿、热毒之异,内因有实邪之阻痹,如寒痰热毒,有正虚瘀痹,可因气血阴阳之虚而致。病位以肢体血脉为主,其病机主要在于血凝不流,血脉阻塞。

现代医家根据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其分型为气阴两虚、血瘀经脉、气滞血瘀、阳虚血瘀、湿毒瘀滞、寒湿痰瘀凝滞等,并辩证治疗,如张恒龙等[3]治疗温阳活血,内服肾气丸加减,王素珍等[4]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拟当归活血汤随症加减,均取得了明显疗效。潘金友等[5]洗足治疗,以调气活血祛瘀、利湿消肿通络、温经散寒止痛为法,效果显著,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治疗经验。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这是与非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不同。有研究显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膝以下胫动脉的相对发病率达90%,非糖尿病者仅10%。Smith等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足部进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动脉钙化率显著增高[6]。这些研究结果都为局部外浴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医药浴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局部药浴多适用足部、小腿,足部乃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上下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阳与足三阴经均交接于此,足部有内脏及全身反射区,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而小腿的角质层较薄,且血管、神经、肌肉丰富,更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现代研究表明, 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 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 , 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治疗作用。同时湿热刺激引起局部的血管扩张 , 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 使新陈代谢旺盛 , 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得以改善 , 从而使疾病向愈。

《内经》云:“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正是由于久病入络,脉络闭阻、血行不畅所致,也是中医药最适宜治疗范围之一。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存在三大问题:①随着物理学、影像学、材料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优势逐渐被忽视和弱化;②中药辨证基础上内服、外用均存在着吸收率低,疗效差,依从性不好的问题;③常规中药熏洗疗法存在诸多弊端,如药液温度不易控制,造成初始温度较高,有效温度维持时间短,既易造成患者烫伤(特别是伴有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又影响药物的吸收,同时,由于容器容量和药液浓度的双重限制,洗浴部位局限,难以覆盖整个病变区域。针对上述问题,研制成功了足浴理疗器,并获国家专利。

该仪器采用电磁发热原理,具有恒温、煮沸功能和安全、节能的特点。应用超声波按摩技术,增强了物理疗法的力度和效果。采用高位冲淋技术,扩大了治疗的范围。配合中药足浴,使药液煎出成分增加,吸收持续、恒定,促进了药物的吸收,增加了药物吸收面积,避免了常规足浴器薰洗部位过低而致窃血现象的发生。以该治疗仪为载体,以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为引导,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该方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治疗范围广,患者依从性好,便于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仕明,整理.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2] 杨兴义,邬伟里,屈昌文,等,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特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8):481-482.

[3] 张恒龙,李继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圍血管病45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281-282.

[4] 王素珍,马刚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足坏疽[J].甘肃中医,1998,11(4):15.

[5] 潘金友,郑萍.洗足按摩法治疗老年早期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34例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5,12(4):26.

[6] 程丽霞,柳林,冯玉欣.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74-1075.

(收稿日期:2017-08-14)


分享:
相关阅读
文章 周围神经 糖尿病

中英精准医疗(北京)创新中心启动会暨项目推介会成

4月26日,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北科建集团主办的P4精准医疗加速器中英精准医疗(北京)创新中心启动会暨项目推介会在北科建亦庄科创园成功举办。英国P4精准医疗加速器联合

2024-04-27

搜狐医药 | 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创新!第一届华夏肿

图说 / 第一届华夏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论坛现场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蔡娘婉编辑 | 吴施楠2024年4月2021日,第一届华夏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论坛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

2024-04-25

馒化修复专家薛志强:10个打玻尿酸9个需要馒化修

近日,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培训部主办、欣可丽美学(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俊泰医疗协办的面部馒化修复注射技术公益培训班在北京俊泰美好医疗美容门诊部落幕。会上

2024-04-24

天津市食用益生菌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圆满结束

近日,天津市食用益生菌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及学术交流会议暨天津创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于创源生物总部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