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及疗效观察

  浏览量:11107
2018年02月13日 13:49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
分享:
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文亚娜【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

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

文亚娜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兒病房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40例则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SaO2、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三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方式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功能指标,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无创通气给氧方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2-0145-02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新生儿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新生儿娩出不久后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衰竭等症状,病理生理学分析认为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3]。由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易引起新生儿低氧血症及其他肺部异常疾病等,因此临床提倡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干预,吸氧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有学者提出不同给氧方式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4-5]。本组研究通过对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作用及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家属对本组研究的目的、内容、风险均完全知情并自愿参加;已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经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排除先天性疾病患儿、严重内科基础疾病患儿、急慢性感染、原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儿中男25例,女15例,胎龄31~35周,平均(30.7±2.8)周,出生体重1 209~1 663 g,平均(1 496.2±221.5)g;

观察组40例患儿中男24例,女16例,胎龄31~37周,平均(30.5±3.1)周,出生体重1 215~1 690 g,平均(1 483.2±240.7)g;两组患儿一般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吸痰、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鼻塞持续正压给氧方式,呼吸机压力保持4~6 mm H2O,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表现及血气情况及时调整氧浓度,保持氧分压在50~80 mm Hg,带分压稳定后降低氧气浓度,带患儿血气指标稳定后停止吸氧或鼻导管给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SaO2、PaO2、PaCO2指标变化情况,另评估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其中显效为患儿呼吸困难、呼吸功能衰竭等临床症状消失,SaO2指标改善超过80%;有效则为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SaO2改善超过80%;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集两组患儿相关治疗指标并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SaO2、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三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显示,其发生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已证实的影响因素有胎龄、宫内窘迫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于早产儿,即胎龄越小则新生儿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越高,这主要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的肺泡进行性萎陷具有密切联系[6]。积极地给氧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基础疗法,其中机械通气法是传统的给氧方式,但机械通气易诱发新生儿肺部感染及肺部创伤,导致其应用效能相对较低,备受临床诟病[7-8]。而在本组研究中,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气相关指标SaO2、PaO2、PaCO2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较传统无创通气更具优势,并且对患儿血气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法能够有效扩张新生儿的肺泡,明显增加患儿功能残气量及跨肺压力,遏制肺泡的萎缩病理改变,并促进肺泡扩张充气,增加其弥散面积而减少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对改善肺功能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9]。在既往研究中显示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10],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并且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不仅可有效、快速改善患儿通气情况,同时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患儿治疗消费,减轻新生儿家庭经济及精神双方面的负担[11-12]。而通过对本组研究的不足与缺点进行分析认为,本组研究样本容量相对较少,可能对结果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本组研究未进行远期随访观察,两种给氧方法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预后结局影响不得而知,这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观察证实。endprint

综上所述,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方式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功能指标,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无创通气给氧方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Ddss N R D S,Versluis A,Ddss C J S.The effect of post,core,crown type,and ferrule presence on the biomechanical behavior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bovine anterior teeth[J].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2010,104(5):306-317.

[2]赵丽霞,李长青.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3):101-102.

[3]麦斐文,覃超强,陈娟.机械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1923-1924.

[4] Wang Y H,Hai-Ying Y I,Wang Z Z.Comparison between effects of two injection PS method by tracheal intubation in NRDS children[J].Nursing Practice & Research,2013,15(9):1-11.

[5]徐丽梅.鼻塞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57-58.

[6] Easow J S,Gnanaprakasam P,Selvaraju T.Synergistic effect of bimetallic Ag@Cu nanorods modified electrode for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thiocyanate ions[J].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2015,42(3):2539-2551.

[7]易斌.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1):1507-1508.

[8]苌俊明,宋雪民.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123-124.

[9]贾彩华.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兒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7,30(6):152-153.

[10]彭晓华.不同给氧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疗效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3,11(1):42-43.

[11]潘先发,吴志兴,吴煜.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J].江西医药,2014,28(9):887-894.

[12] Santos L F S,Souza N R D S,Ferreira J A,et al.A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combined with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extrac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flubenzuron, lufenuron and bifenthrin residues in lyophilized coconut water[J].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 Analysis,2012,26(1-2):183-188.

(收稿日期:2017-05-25)endprint


分享:
相关阅读
文章 指标 血气

华为擎云将携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亮相中国医院信息网

作为聚焦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行业会议,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将于5月9日-11日在福建厦门召开,大会主要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并集中展示

2025-04-30

五一出游前必看!未来备上它,徒步都不怕

难得的五一假期,上班族王哥提前请了几天假,约了三五好友去外地登山徒步。一路上几位驴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走了十多公里,第二天亦如此。结果第二天晚上,他冲了个热水澡,躺

2025-04-30

赫力昂携手京东健康启动“无痛中国”生态共建计划

中国北京 - 2025年4月23日,为提升全民疼痛管理认知水平与服务可及性,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力昂)与京东健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健康)携手启动无痛

2025-04-24

inne因你携手“大金条液体钙活力大使”刘晓庆,开

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国民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科学补钙已然成为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组成部分。顺应这一潮流,源自德国的儿童营养品牌inne因你拓展全家营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