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鼠致多器官组织损伤的形态学研究

  浏览量:7170
2018年01月28日 01:08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分享:
糖尿病大鼠致多器官组织损伤的形态学研究.pdf代晶晶+朱丽娟+吴小燕+高阳+马丽娟【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各组织器官损伤及病理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两组大鼠分

糖尿病大鼠致多器官组织损伤的形态学研究.pdf

代晶晶+朱丽娟+吴小燕+高阳+马丽娟

【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各组织器官损伤及病理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两组大鼠分别在诱导前与诱导后的不同时间记录体质量并检测血糖;光镜观察心、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的心、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结论糖尿病引起大鼠多器官病变,尤以心肌组织病变较为明显。

【关键词】糖尿病;组织病理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1]。糖尿病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组织[2]。糖尿病易产生多种并发症,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心肌病和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而且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常伴随有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导致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3,4]。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大鼠心、肝、肾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高血糖导致各脏器组织结构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各脏器功能代谢变化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实验动物: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g,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YXK(新)2003-0001。

1.2 试剂: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血糖试纸:三诺公司。

1.3 方法:①动物造模:20只SD大鼠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各组n=10)。禁食12h,糖尿病组以50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72h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以血糖≥167mmol/L为糖尿病大鼠成模标准。

②成模稳定性观察:分别于造模后3d、7d、14d、28d、42d和56d对两组大鼠的体质量和血糖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大鼠的健康状况。

③组织病理学观察:8周末, 10%水合氯醛(3mL/kg)麻醉大鼠,迅速取心、肝、肾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HE染色并观察各组织病理学改变。

2. 结果

成模稳定性观察:①血糖变化:如图表1所示,诱导3d后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8周内其血糖呈进行性升高,稳定在≥16.7mmol/L的水平,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的比较(n=10,mmol/L)组别诱导前诱导后3d诱导后7d诱导后14d诱导后28d诱导后42d诱导后56d实验组6.0117.6616.4420.62523.5223.8624.36对照组5.46.36.37.67.67.56.9表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体质量的比较(n=10,g/只)组别诱导前诱导后3d诱导后7d诱导后14d诱导后28d诱导后42d诱导后56d实验组282.0298.6321.3335.0348.5362.0330.6对照组286.0294.6333.7354.1381.0406.8456.7②体质量变化:如图表2所示,糖尿病严重影响了大鼠的生长,其体质量从诱导3天后与对照组大鼠有显著差别,8周内其体质量差异呈进行性加大。见表2。

组织病理学观察:

①心: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结构清晰、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未见病理变化(图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并可见灶状坏死区,部分心肌细胞即将溶解、坏死(图B、C)。

图A图B图C②肝:对照组的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图A)。糖尿病组改变显著,可见肝细胞肿大,胞浆红染,颗粒状,胞核着色较浅,可见空泡变性,浊肿变性以及血管旁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点灶性肝细胞坏死,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图B、C)。

③肾:对照组大鼠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图A)。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部分肾小管腔内有细胞和管型,肾小管官腔扩张, 上皮细胞水肿、固缩,肾间质小灶状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图B、C)。

3. 讨论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能引起大鼠心肌、肾脏和肝脏功能的紊乱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其结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显示为心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并可见灶状坏死区;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肾小管管腔扩张, 上皮细图A图B图C胞水肿、固缩;肝细胞肿大,颗粒状,可见空泡变性。糖尿病引起大鼠多器官病变,尤以心肌组织病变较为明显。引起心、肾和肝脏结构与功能损伤的原因较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目前认为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始动因素。本实验再次证明糖尿病模型大鼠存在多器官损伤。本研究为高血糖导致各脏器组织结构改变提供形态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各脏器功能代谢变化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King H, Aubert RE, Herman WH.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1995-2025: prevalence, numerical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Diabetes-Care. 1998, 21: 1414-1431.

[2]Ott A, Stolk PP, Hofman A, et 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mentia: the Rotterdam study. Diabetologia. 1996, 11:1392-1397.

[3]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21

[4]冼苏,王乃尊,韦敏怡,等.糖尿病性肝肿大临床及病理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13(3):7

【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各组织器官损伤及病理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两组大鼠分别在诱导前与诱导后的不同时间记录体质量并检测血糖;光镜观察心、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的心、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结论糖尿病引起大鼠多器官病变,尤以心肌组织病变较为明显。

【关键词】糖尿病;组织病理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1]。糖尿病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组织[2]。糖尿病易产生多种并发症,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心肌病和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而且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常伴随有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导致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3,4]。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大鼠心、肝、肾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高血糖导致各脏器组织结构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各脏器功能代谢变化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实验动物: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g,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YXK(新)2003-0001。

1.2 试剂: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血糖试纸:三诺公司。

1.3 方法:①动物造模:20只SD大鼠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各组n=10)。禁食12h,糖尿病组以50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72h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以血糖≥167mmol/L为糖尿病大鼠成模标准。

②成模稳定性观察:分别于造模后3d、7d、14d、28d、42d和56d对两组大鼠的体质量和血糖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大鼠的健康状况。

③组织病理学观察:8周末, 10%水合氯醛(3mL/kg)麻醉大鼠,迅速取心、肝、肾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HE染色并观察各组织病理学改变。

2. 结果

成模稳定性观察:①血糖变化:如图表1所示,诱导3d后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8周内其血糖呈进行性升高,稳定在≥16.7mmol/L的水平,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的比较(n=10,mmol/L)组别诱导前诱导后3d诱导后7d诱导后14d诱导后28d诱导后42d诱导后56d实验组6.0117.6616.4420.62523.5223.8624.36对照组5.46.36.37.67.67.56.9表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体质量的比较(n=10,g/只)组别诱导前诱导后3d诱导后7d诱导后14d诱导后28d诱导后42d诱导后56d实验组282.0298.6321.3335.0348.5362.0330.6对照组286.0294.6333.7354.1381.0406.8456.7②体质量变化:如图表2所示,糖尿病严重影响了大鼠的生长,其体质量从诱导3天后与对照组大鼠有显著差别,8周内其体质量差异呈进行性加大。见表2。

组织病理学观察:

①心: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结构清晰、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未见病理变化(图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并可见灶状坏死区,部分心肌细胞即将溶解、坏死(图B、C)。

图A图B图C②肝:对照组的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图A)。糖尿病组改变显著,可见肝细胞肿大,胞浆红染,颗粒状,胞核着色较浅,可见空泡变性,浊肿变性以及血管旁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点灶性肝细胞坏死,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图B、C)。

③肾:对照组大鼠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图A)。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部分肾小管腔内有细胞和管型,肾小管官腔扩张, 上皮细胞水肿、固缩,肾间质小灶状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图B、C)。

3. 讨论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能引起大鼠心肌、肾脏和肝脏功能的紊乱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其结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显示为心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并可见灶状坏死区;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肾小管管腔扩张, 上皮细图A图B图C胞水肿、固缩;肝细胞肿大,颗粒状,可见空泡变性。糖尿病引起大鼠多器官病变,尤以心肌组织病变较为明显。引起心、肾和肝脏结构与功能损伤的原因较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目前认为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始动因素。本实验再次证明糖尿病模型大鼠存在多器官损伤。本研究为高血糖导致各脏器组织结构改变提供形态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各脏器功能代谢变化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King H, Aubert RE, Herman WH.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1995-2025: prevalence, numerical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Diabetes-Care. 1998, 21: 1414-1431.

[2]Ott A, Stolk PP, Hofman A, et 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mentia: the Rotterdam study. Diabetologia. 1996, 11:1392-1397.

[3]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21

[4]冼苏,王乃尊,韦敏怡,等.糖尿病性肝肿大临床及病理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13(3):7

【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各组织器官损伤及病理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两组大鼠分别在诱导前与诱导后的不同时间记录体质量并检测血糖;光镜观察心、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的心、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结论糖尿病引起大鼠多器官病变,尤以心肌组织病变较为明显。

【关键词】糖尿病;组织病理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1]。糖尿病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组织[2]。糖尿病易产生多种并发症,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心肌病和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而且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常伴随有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导致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3,4]。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大鼠心、肝、肾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高血糖导致各脏器组织结构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各脏器功能代谢变化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实验动物: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g,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YXK(新)2003-0001。

1.2 试剂: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血糖试纸:三诺公司。

1.3 方法:①动物造模:20只SD大鼠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各组n=10)。禁食12h,糖尿病组以50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72h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以血糖≥167mmol/L为糖尿病大鼠成模标准。

②成模稳定性观察:分别于造模后3d、7d、14d、28d、42d和56d对两组大鼠的体质量和血糖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大鼠的健康状况。

③组织病理学观察:8周末, 10%水合氯醛(3mL/kg)麻醉大鼠,迅速取心、肝、肾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HE染色并观察各组织病理学改变。

2. 结果

成模稳定性观察:①血糖变化:如图表1所示,诱导3d后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8周内其血糖呈进行性升高,稳定在≥16.7mmol/L的水平,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的比较(n=10,mmol/L)组别诱导前诱导后3d诱导后7d诱导后14d诱导后28d诱导后42d诱导后56d实验组6.0117.6616.4420.62523.5223.8624.36对照组5.46.36.37.67.67.56.9表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体质量的比较(n=10,g/只)组别诱导前诱导后3d诱导后7d诱导后14d诱导后28d诱导后42d诱导后56d实验组282.0298.6321.3335.0348.5362.0330.6对照组286.0294.6333.7354.1381.0406.8456.7②体质量变化:如图表2所示,糖尿病严重影响了大鼠的生长,其体质量从诱导3天后与对照组大鼠有显著差别,8周内其体质量差异呈进行性加大。见表2。

组织病理学观察:

①心: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结构清晰、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未见病理变化(图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并可见灶状坏死区,部分心肌细胞即将溶解、坏死(图B、C)。

图A图B图C②肝:对照组的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图A)。糖尿病组改变显著,可见肝细胞肿大,胞浆红染,颗粒状,胞核着色较浅,可见空泡变性,浊肿变性以及血管旁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点灶性肝细胞坏死,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图B、C)。

③肾:对照组大鼠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图A)。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部分肾小管腔内有细胞和管型,肾小管官腔扩张, 上皮细胞水肿、固缩,肾间质小灶状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图B、C)。

3. 讨论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能引起大鼠心肌、肾脏和肝脏功能的紊乱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其结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显示为心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并可见灶状坏死区;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肾小管管腔扩张, 上皮细图A图B图C胞水肿、固缩;肝细胞肿大,颗粒状,可见空泡变性。糖尿病引起大鼠多器官病变,尤以心肌组织病变较为明显。引起心、肾和肝脏结构与功能损伤的原因较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目前认为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始动因素。本实验再次证明糖尿病模型大鼠存在多器官损伤。本研究为高血糖导致各脏器组织结构改变提供形态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各脏器功能代谢变化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King H, Aubert RE, Herman WH.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1995-2025: prevalence, numerical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Diabetes-Care. 1998, 21: 1414-1431.

[2]Ott A, Stolk PP, Hofman A, et 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mentia: the Rotterdam study. Diabetologia. 1996, 11:1392-1397.

[3]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21

[4]冼苏,王乃尊,韦敏怡,等.糖尿病性肝肿大临床及病理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13(3):7


分享:
相关阅读
糖尿病 诱导 三诺

华为擎云将携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亮相中国医院信息网

作为聚焦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行业会议,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将于5月9日-11日在福建厦门召开,大会主要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并集中展示

2025-04-30

五一出游前必看!未来备上它,徒步都不怕

难得的五一假期,上班族王哥提前请了几天假,约了三五好友去外地登山徒步。一路上几位驴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走了十多公里,第二天亦如此。结果第二天晚上,他冲了个热水澡,躺

2025-04-30

赫力昂携手京东健康启动“无痛中国”生态共建计划

中国北京 - 2025年4月23日,为提升全民疼痛管理认知水平与服务可及性,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力昂)与京东健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健康)携手启动无痛

2025-04-24

inne因你携手“大金条液体钙活力大使”刘晓庆,开

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国民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科学补钙已然成为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组成部分。顺应这一潮流,源自德国的儿童营养品牌inne因你拓展全家营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