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分析

  浏览量:9225
2018年01月26日 03:31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分享:
预防大量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分析.ppt唐冬云++刘露【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1月6785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46

预防大量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分析.ppt

唐冬云++刘露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1月6785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5%,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7例(25.3%),过敏反应99例(67.8%),溶血反应10例(6.8%);输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者明显多于其他成分血制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求医护人员在临床输血中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加强输血不良反应各方面的综合预防处理,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预防

机体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血压会急骤下降,脏器供血不足,无法确保各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脑细胞功能失调,患者轻则昏迷,重则危及生命[1]。输血是目前临床抢救病情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至今,输血尚未绝对安全,仍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其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及溶血反应较为多见。医护人员应重视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在严格把控输血适应证的前提下,选择最可靠的输血方式,最大限度规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2]。本文对我院6785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输血中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自2010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输血及其他成分血制品共6785例次,包括有反复输注者。男4073例,女2712例,年龄3~93岁;洗涤红细胞182例,全血451例,机采血小板573例,红细胞悬液2534例,血浆3045例,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146例。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整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率进行分析。

诊断标准:常见的几种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①发热反应:输血前无发热症状[3],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短期内体温明显升高,出现寒战、发热症状,体温达38~41℃者。②过敏反应:输液期间或输血后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及关节痛者,出现上述症状之一者即可确诊为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由于输入异型血,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作用于输入血液中的红细胞抗原,出现血管内溶血症状,输血量达到10ml以上即有明显症状出现。

统计学处理:对实验中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输血后或过程中,受输入血液、成分血制品或输注用具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即为输血不良反应[4]。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5%,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且多由红细胞输悬液输注引起。虽然随着血型检测技术的发展,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的准确率越来越高,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大大降低,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仍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应该得到重视[5]。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温度的高低与输入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有关,部分病人在输血数小时后才有反应。输血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体温,一旦出现发热症状,立即暂停输血,给予相应处理[6]。仅寒战的患者可适当保暖,继续观察病情发展。发热症状较轻者,给予物理降温,也可应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等。若症状较为严重,则应及时予以吸氧,给予药物降温、抗过敏等对症治疗。②过敏反应:症状较轻者,可适当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输血,给予地塞米松静脉入壶、非那根肌注。症状严重者应停止输血,给予0.1%的肾上腺素0.2ml静脉滴注,或者异丙嗪入壶。对于反复出现热性输血反应者,可改用洗涤红细胞输注。本组所有患者经上述治疗方法,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③溶血反应:应适当补液,给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双侧腰部给予封闭,并加以热敷,以避免肾血管发生痉挛,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失血过多者,应及时重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及时输注同型血浆以纠正血容量,避免休克。少尿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甘露醇或者呋塞米促进利尿。

为确保病人生命健康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认为在输血的操作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输血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血液的采集上,应积极推崇自体血回收技术,由于血液成分较为复杂,世界上几乎不存在完全一样的血液,而且异型血的输入可能会导致乙肝、艾滋、梅毒等疾病的传播,危害受血者,虽然随着病毒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改进,输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术中大量自体血的丢失是血液资源的极大浪费,出于安全输血考虑,回收自体血来输血,可以有效避免免疫反应,同时也彻底解决了血源稀缺、输血致传染病等问题[7]。机采血小板是指使用血细胞分离机从供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成分,目前该技术已较为成熟,由于人体中血小板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机采血小板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血液采集对献血者身体的影响。输血前,对于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可提前应用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若病人反复出现过敏反应,可洗涤或冰冻红细胞,亦或者洗涤浓缩血小板。洗涤、滤除白细胞及微聚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8]。

总之,临床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用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有条件的医院还可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做意外抗体筛检。血液取出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输注,避免室温中放置时间过长。

参考文献

[1]张永梅,任小菊,谢龙金,等.我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109-110.

[2]田蕾.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759.

[3]梁静.某院51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52-253.

[4]张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1442-1443.

[5]张克俊.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措施(附187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06):94-95.

[6]徐敏,王华.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7]雷建芳.我院2005-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4):185.

[8]高安平.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8):1111-111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1月6785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5%,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7例(25.3%),过敏反应99例(67.8%),溶血反应10例(6.8%);输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者明显多于其他成分血制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求医护人员在临床输血中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加强输血不良反应各方面的综合预防处理,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预防

机体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血压会急骤下降,脏器供血不足,无法确保各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脑细胞功能失调,患者轻则昏迷,重则危及生命[1]。输血是目前临床抢救病情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至今,输血尚未绝对安全,仍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其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及溶血反应较为多见。医护人员应重视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在严格把控输血适应证的前提下,选择最可靠的输血方式,最大限度规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2]。本文对我院6785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输血中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自2010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输血及其他成分血制品共6785例次,包括有反复输注者。男4073例,女2712例,年龄3~93岁;洗涤红细胞182例,全血451例,机采血小板573例,红细胞悬液2534例,血浆3045例,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146例。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整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率进行分析。

诊断标准:常见的几种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①发热反应:输血前无发热症状[3],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短期内体温明显升高,出现寒战、发热症状,体温达38~41℃者。②过敏反应:输液期间或输血后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及关节痛者,出现上述症状之一者即可确诊为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由于输入异型血,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作用于输入血液中的红细胞抗原,出现血管内溶血症状,输血量达到10ml以上即有明显症状出现。

统计学处理:对实验中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输血后或过程中,受输入血液、成分血制品或输注用具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即为输血不良反应[4]。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5%,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且多由红细胞输悬液输注引起。虽然随着血型检测技术的发展,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的准确率越来越高,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大大降低,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仍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应该得到重视[5]。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温度的高低与输入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有关,部分病人在输血数小时后才有反应。输血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体温,一旦出现发热症状,立即暂停输血,给予相应处理[6]。仅寒战的患者可适当保暖,继续观察病情发展。发热症状较轻者,给予物理降温,也可应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等。若症状较为严重,则应及时予以吸氧,给予药物降温、抗过敏等对症治疗。②过敏反应:症状较轻者,可适当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输血,给予地塞米松静脉入壶、非那根肌注。症状严重者应停止输血,给予0.1%的肾上腺素0.2ml静脉滴注,或者异丙嗪入壶。对于反复出现热性输血反应者,可改用洗涤红细胞输注。本组所有患者经上述治疗方法,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③溶血反应:应适当补液,给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双侧腰部给予封闭,并加以热敷,以避免肾血管发生痉挛,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失血过多者,应及时重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及时输注同型血浆以纠正血容量,避免休克。少尿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甘露醇或者呋塞米促进利尿。

为确保病人生命健康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认为在输血的操作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输血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血液的采集上,应积极推崇自体血回收技术,由于血液成分较为复杂,世界上几乎不存在完全一样的血液,而且异型血的输入可能会导致乙肝、艾滋、梅毒等疾病的传播,危害受血者,虽然随着病毒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改进,输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术中大量自体血的丢失是血液资源的极大浪费,出于安全输血考虑,回收自体血来输血,可以有效避免免疫反应,同时也彻底解决了血源稀缺、输血致传染病等问题[7]。机采血小板是指使用血细胞分离机从供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成分,目前该技术已较为成熟,由于人体中血小板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机采血小板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血液采集对献血者身体的影响。输血前,对于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可提前应用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若病人反复出现过敏反应,可洗涤或冰冻红细胞,亦或者洗涤浓缩血小板。洗涤、滤除白细胞及微聚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8]。

总之,临床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用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有条件的医院还可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做意外抗体筛检。血液取出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输注,避免室温中放置时间过长。

参考文献

[1]张永梅,任小菊,谢龙金,等.我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109-110.

[2]田蕾.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759.

[3]梁静.某院51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52-253.

[4]张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1442-1443.

[5]张克俊.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措施(附187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06):94-95.

[6]徐敏,王华.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7]雷建芳.我院2005-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4):185.

[8]高安平.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8):1111-111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1月6785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5%,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7例(25.3%),过敏反应99例(67.8%),溶血反应10例(6.8%);输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者明显多于其他成分血制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求医护人员在临床输血中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加强输血不良反应各方面的综合预防处理,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预防

机体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血压会急骤下降,脏器供血不足,无法确保各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脑细胞功能失调,患者轻则昏迷,重则危及生命[1]。输血是目前临床抢救病情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至今,输血尚未绝对安全,仍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其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及溶血反应较为多见。医护人员应重视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在严格把控输血适应证的前提下,选择最可靠的输血方式,最大限度规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2]。本文对我院6785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输血中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自2010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输血及其他成分血制品共6785例次,包括有反复输注者。男4073例,女2712例,年龄3~93岁;洗涤红细胞182例,全血451例,机采血小板573例,红细胞悬液2534例,血浆3045例,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146例。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整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率进行分析。

诊断标准:常见的几种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①发热反应:输血前无发热症状[3],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短期内体温明显升高,出现寒战、发热症状,体温达38~41℃者。②过敏反应:输液期间或输血后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及关节痛者,出现上述症状之一者即可确诊为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由于输入异型血,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作用于输入血液中的红细胞抗原,出现血管内溶血症状,输血量达到10ml以上即有明显症状出现。

统计学处理:对实验中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输血后或过程中,受输入血液、成分血制品或输注用具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即为输血不良反应[4]。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5%,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且多由红细胞输悬液输注引起。虽然随着血型检测技术的发展,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的准确率越来越高,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大大降低,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仍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应该得到重视[5]。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温度的高低与输入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有关,部分病人在输血数小时后才有反应。输血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体温,一旦出现发热症状,立即暂停输血,给予相应处理[6]。仅寒战的患者可适当保暖,继续观察病情发展。发热症状较轻者,给予物理降温,也可应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等。若症状较为严重,则应及时予以吸氧,给予药物降温、抗过敏等对症治疗。②过敏反应:症状较轻者,可适当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输血,给予地塞米松静脉入壶、非那根肌注。症状严重者应停止输血,给予0.1%的肾上腺素0.2ml静脉滴注,或者异丙嗪入壶。对于反复出现热性输血反应者,可改用洗涤红细胞输注。本组所有患者经上述治疗方法,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③溶血反应:应适当补液,给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双侧腰部给予封闭,并加以热敷,以避免肾血管发生痉挛,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失血过多者,应及时重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及时输注同型血浆以纠正血容量,避免休克。少尿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甘露醇或者呋塞米促进利尿。

为确保病人生命健康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认为在输血的操作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输血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血液的采集上,应积极推崇自体血回收技术,由于血液成分较为复杂,世界上几乎不存在完全一样的血液,而且异型血的输入可能会导致乙肝、艾滋、梅毒等疾病的传播,危害受血者,虽然随着病毒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改进,输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术中大量自体血的丢失是血液资源的极大浪费,出于安全输血考虑,回收自体血来输血,可以有效避免免疫反应,同时也彻底解决了血源稀缺、输血致传染病等问题[7]。机采血小板是指使用血细胞分离机从供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成分,目前该技术已较为成熟,由于人体中血小板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机采血小板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血液采集对献血者身体的影响。输血前,对于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可提前应用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若病人反复出现过敏反应,可洗涤或冰冻红细胞,亦或者洗涤浓缩血小板。洗涤、滤除白细胞及微聚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8]。

总之,临床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用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有条件的医院还可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做意外抗体筛检。血液取出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输注,避免室温中放置时间过长。

参考文献

[1]张永梅,任小菊,谢龙金,等.我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109-110.

[2]田蕾.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759.

[3]梁静.某院51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52-253.

[4]张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1442-1443.

[5]张克俊.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措施(附187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06):94-95.

[6]徐敏,王华.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7]雷建芳.我院2005-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4):185.

[8]高安平.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8):1111-1112.


分享:
相关阅读
文章 心血管病 西药房

新技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让您减轻术后疼痛

疼痛一直是人们对做手术感到恐惧的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神经阻滞不仅可以满足一些麻醉需求,临床上还可以用来治疗

2024-05-16

钙尔奇“越走越带劲”公益行走活动重磅开启

人人可参与 随时可参与 让骨骼健康融入生活日常(2024年5月14日,中国上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运动不足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经常锻炼率仅1

2024-05-16

明治佰乐益优R-1风味酸乳荣获第二届上海市营养创

2024年5月13日,明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治中国)参加由上海市国民营养指导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作为主办单位的第二届上海市

2024-05-16

送父母礼物,送什么呢?

刚刚过去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对于我们这些忙碌的打工人来说,是一个向母亲表达感激与爱意的机会。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体现的是孩子们对母亲健康和家庭幸福的美好祝愿。其实,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