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能消胶囊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doc
杨金草+曹炯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藏药六味能消散中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结果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76~0.380 ?g(r=0.999 6)、0.068~0.340 ?g(r=0.999 8)、0.076~0.380 ?g(r=0.999 9)、0.070~0.349 ?g(r=0.999 9)、0.071~0.355 ?g(r=0.999 7)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8%(RSD=0.72%)、97.52%(RSD=0.96%)、98.79% (RSD=0.95%)、97.77%(RSD=1.18%)、96.34%(RSD=2.00%)。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藏药六味能消散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六味能消散;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9.021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9-0072-03
六味能消散为常用藏药制剂,由大黄、藏木香、干姜、诃子、碱花、寒水石6味药组成,具有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功效。该药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1],但其项下只有散剂的常规检验,没有含量测定内容,不能准确、专属地控制藏药六味能消散质量。大黄为处方中臣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蒽醌类衍生物为大黄中主要抗菌成分,含量较高,因此有必要增加专属性强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了进一步控制该药品质量,
通讯作者:曹炯,E-mail:563407225@qq.com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制剂大黄中蒽醌类衍生物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岛津SPD-2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及其配套工作站,包括紫外检测器、SPD-20A、LC-20A泵(四元梯度单元)、SIL-20A自动进样器、CTO-10AS柱温箱、CBM-20A控制器、SUS20A混合器流路在线脱气机;BT224S型分析天平、CP-225D型分析天平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H-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WFH-201BJ CAMAG薄层成像系统(上海CAMAG中国技术支持中心)。
芦荟大黄素对照品(批号110795-201007,含量以98.0%计,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干燥12 h后用)、大黄酸对照品(批号110757-200206)、大黄素对照品(批号110756-200110)、大黄酚对照品(批号110796- 201017)、大黄素甲醚对照品(批号110758-201013)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色谱纯,山东禹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六味能消散(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西仓寺院藏医院自制)。
2 蒽醌类衍生物含量测定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Eclipse XDB C18(150 mm×4.6 mm,5 ?m);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8∶12);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0 μL;以外标法定量。结果阴性对照对含量测定无干扰,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色谱图见图1。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9.51 mg、大黄酸对照品8.50 mg、大黄素对照品9.55 mg、大黄酚对照品8.72 mg、大黄素甲醚对照品8.88 mg,置于10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分别制成每1 mL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85 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贮备液。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贮备液各2 mL,混匀,即得每1 mL含芦荟大黄素19.02 μg、大黄酸17.00 μg、大黄素19.10 μg、大黄酚17.44 μg、大黄素甲醚17.76 μ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本品内容物约1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1 h,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烧杯中,水浴蒸干,加8%盐酸溶液10 mL,再加三氯甲烷15 mL,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2 min,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制备工艺制成缺大黄的阴性样品,按“2.3”项下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4.0、8.0、12.0、16.0、20.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进样,测定。以对照品进样量(μg)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芦荟大黄素的回归方程为Y=4739.67X+3.28
(r=0.999 6)、大黄酸的回归方程为Y=3959.48X+2.32(r=0.999 8)、大黄素的回归方程为Y=3200.47X+6.94(r=0.999 9)、大黄酚的回归方程为Y=4992.46X+32.29(r=0.999 9)、大黄素甲醚的回归方程为Y=4730.59X-1.71(r=0.999 7)。结果表明,5种成分进样量分别在0.076~0.380、0.068~0.340、0.076~0.380、0.070~0.349、0.071~0.355 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91%、0.83%、0.95%、1.02%、0.89%(n=6),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121001)适量,共6份,分别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2、0.34、0.43、0.26、0.29 mg/mL,RSD分别为0.89%、1.22%、0.73%、0.86%、1.40%(n=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8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4、8、12、24 h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1、0.35、0.43、0.26、0.28 mg/mL,RSD分别为0.96%、1.03%、0.78%、0.84%、1.31%(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10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优化流动相时,参考文献[2-3],采用乙腈、甲醇、磷酸系统的不同配比(80∶20、85∶15、88∶12)进行试验。结果随着乙腈、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蒽醌类衍生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减少;当以甲醇-0.1%磷酸溶液(88∶12)为流动相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短的分离时间,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所以选择此流动相系统作为本试验的流动相。
在选择检测波长时,从DAD检测器收集到的信息可知蒽醌类衍生物在(225±2)、(254±2)、(428±2)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3-4],但从三维图谱结果来看, (254±2)nm波长处的响应值较其他两处大,故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确定254 nm为检测波长。
在提取时,将三氯甲烷和酸液同时加入,沸水浴回流水解提取同时进行,不但简化了试验步骤,而且提高了萃取效率。经三氯甲烷提取后可排除其他非测定物质的干扰。
本试验结果表明,5批六味能消散中的5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原料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有关。考虑到原料含量的差异、大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以及试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结合实际生产,转移率按80%计算,并综合考虑单味药大黄的含量限度,建议本品总蒽醌的含量限度为:本品每克含大黄以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总量计,不得少于2.2 mg。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S].1995:29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
[3] 贺凡珍,蔡学莹,彭维,等.HPLC法同时测定酒大黄中5种蒽醌的含量[J].中成药,2011,34(9):1384-1385.
[4] 吴俊珠,周浓,罗碧燕.HPLC测定黄连上清丸中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9):66-67.
(收稿日期:2014-01-28;编辑:陈静)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91%、0.83%、0.95%、1.02%、0.89%(n=6),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121001)适量,共6份,分别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2、0.34、0.43、0.26、0.29 mg/mL,RSD分别为0.89%、1.22%、0.73%、0.86%、1.40%(n=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8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4、8、12、24 h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1、0.35、0.43、0.26、0.28 mg/mL,RSD分别为0.96%、1.03%、0.78%、0.84%、1.31%(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10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优化流动相时,参考文献[2-3],采用乙腈、甲醇、磷酸系统的不同配比(80∶20、85∶15、88∶12)进行试验。结果随着乙腈、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蒽醌类衍生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减少;当以甲醇-0.1%磷酸溶液(88∶12)为流动相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短的分离时间,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所以选择此流动相系统作为本试验的流动相。
在选择检测波长时,从DAD检测器收集到的信息可知蒽醌类衍生物在(225±2)、(254±2)、(428±2)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3-4],但从三维图谱结果来看, (254±2)nm波长处的响应值较其他两处大,故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确定254 nm为检测波长。
在提取时,将三氯甲烷和酸液同时加入,沸水浴回流水解提取同时进行,不但简化了试验步骤,而且提高了萃取效率。经三氯甲烷提取后可排除其他非测定物质的干扰。
本试验结果表明,5批六味能消散中的5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原料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有关。考虑到原料含量的差异、大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以及试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结合实际生产,转移率按80%计算,并综合考虑单味药大黄的含量限度,建议本品总蒽醌的含量限度为:本品每克含大黄以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总量计,不得少于2.2 mg。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S].1995:29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
[3] 贺凡珍,蔡学莹,彭维,等.HPLC法同时测定酒大黄中5种蒽醌的含量[J].中成药,2011,34(9):1384-1385.
[4] 吴俊珠,周浓,罗碧燕.HPLC测定黄连上清丸中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9):66-67.
(收稿日期:2014-01-28;编辑:陈静)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91%、0.83%、0.95%、1.02%、0.89%(n=6),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121001)适量,共6份,分别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2、0.34、0.43、0.26、0.29 mg/mL,RSD分别为0.89%、1.22%、0.73%、0.86%、1.40%(n=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8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4、8、12、24 h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1、0.35、0.43、0.26、0.28 mg/mL,RSD分别为0.96%、1.03%、0.78%、0.84%、1.31%(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10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优化流动相时,参考文献[2-3],采用乙腈、甲醇、磷酸系统的不同配比(80∶20、85∶15、88∶12)进行试验。结果随着乙腈、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蒽醌类衍生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减少;当以甲醇-0.1%磷酸溶液(88∶12)为流动相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短的分离时间,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所以选择此流动相系统作为本试验的流动相。
在选择检测波长时,从DAD检测器收集到的信息可知蒽醌类衍生物在(225±2)、(254±2)、(428±2)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3-4],但从三维图谱结果来看, (254±2)nm波长处的响应值较其他两处大,故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确定254 nm为检测波长。
在提取时,将三氯甲烷和酸液同时加入,沸水浴回流水解提取同时进行,不但简化了试验步骤,而且提高了萃取效率。经三氯甲烷提取后可排除其他非测定物质的干扰。
本试验结果表明,5批六味能消散中的5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原料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有关。考虑到原料含量的差异、大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以及试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结合实际生产,转移率按80%计算,并综合考虑单味药大黄的含量限度,建议本品总蒽醌的含量限度为:本品每克含大黄以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总量计,不得少于2.2 mg。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S].1995:29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
[3] 贺凡珍,蔡学莹,彭维,等.HPLC法同时测定酒大黄中5种蒽醌的含量[J].中成药,2011,34(9):1384-1385.
[4] 吴俊珠,周浓,罗碧燕.HPLC测定黄连上清丸中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9):66-67.
(收稿日期:2014-01-28;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