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神经损伤比较好的医院?济南复元康复医院大医倾城

  浏览量:9828
2018年11月25日 09:33来源于:家庭医药
分享:
常跷二郎腿竟有几大危害18岁的王同学本是个喜爱运动的阳光大男孩,但是近日不知怎么却突然抬不起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来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腓总神经麻痹”,而原因竟是因為他太爱跷“二郎腿”。跷“二郎腿

 

常跷二郎腿竟有几大危害

 

18岁的王同学本是个喜爱运动的阳光大男孩,但是近日不知怎么却突然抬不起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来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腓总神经麻痹”,而原因竟是因為他太爱跷“二郎腿”。跷“二郎腿”不仅容易伤及腓总神经,还有以下4大健康隐患:

伤及脊椎 跷“二郎腿”时骨盆倾斜,腰椎受力不均,身体前倾的同时脊柱弓起,时间长了易引起脊椎劳损、变形,甚至可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而原本就有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的患者,长期跷“二郎腿”还会加重病情。

影响男性生殖健康 跷“二郎腿”时,前列腺会阴部会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增加毒素沉积,引起前列腺疾病。

引起痛经、妇科炎症 女性若长期跷“二郎腿”,会阴局部温度升高,会阴部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致病菌易繁殖,易引发外阴炎或阴道炎。

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为下肢提供血液供应的血管都经过腘窝,而跷着“二郎腿”久坐,一只腿的膝盖刚好顶在另一腿的腘窝处,血管受到压迫后会影响腿部血液循环,久之就可能造成静脉曲张。

(摘自《老人报》文/闫福岭)

水果加热吃要分种类

最近,不少餐厅开始流行“煮水果汤”的小食。不少人因害怕水果的冰凉也会煮来吃。然而,有人认为此举易破坏维生素。冷天吃水果,究竟能不能加热?

水果如果加热或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维C、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会损失严重,而其他营养物质并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猕猴桃、草莓、杨梅、桑葚这类以“抗氧化”作用见长的水果,应尽量生吃。而老人如果怕寒凉,可选择生吃温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石榴、金橘、红枣等。如果想吃苹果、葡萄、香蕉等中性水果,可适当加热再吃。但加热方式要注意,隔水加热或微波炉10秒左右将水果加热至40℃左右最适宜。

此外,有些人把水果加热水榨汁喝,水果榨汁后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有一定损失,且果汁与空气充分接触过后易变质,建议自制的鲜榨果汁在室温下半小时或冰箱存放两小时之内喝完。

(摘自《贵州都市报》文/任韦琪)

没胃口,多吃酸

上了年纪后,很多人会食欲不振,甚至把吃饭当作一项任务,影响营养摄入和身体健康。这是因为,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味蕾的衰退也会使舌头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减弱,导致吃什么都没滋味,食欲越来越差。建议这类老人适当吃些酸味食物。

山楂含有脂肪分解酶,有助于肉类食物的消化。此外,山楂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还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消化不良且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或冠心病的老人,每日可取生山楂15~30克,水煎代茶饮。

醋不但可以调味,还能生津开胃。胃酸缺乏的老人做菜时多放点醋,可增强消化功能和食欲。

酸奶具有促进胃酸分泌、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的消化吸收率。需要提醒的是,酸奶从冰箱里取出来后不宜直接饮用,以免过凉刺激肠胃。

中医认为,西红柿可以生津止渴、健胃消食,适合消化功能欠佳的老人食用。其中的番茄红素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损伤的功能。但因西红柿性微寒,脾胃虚寒的老年人不宜生食,建议做汤或炒食。

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物外,老年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吃些橘子、苹果、葡萄和猕猴桃等酸味食物。需要提醒的是,酸味食物虽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但还需因人而异、合理食用,例如有胃溃疡的老年人就不宜过多摄入。

(摘自《 生命时报 》文/姬长珍)


分享:
相关阅读
苹果 家庭 运动

达因伊可新携手海王星辰玩转公益快闪,以“科学营

当儿童健康成长的期盼与守护大熊猫的责任交织,一场充满爱与温度的公益之旅在初夏悄然开启。6月,达因伊可新携手海王星辰,于深圳、成都双城举办共10场守初「新」「竹」力

2025-07-01

6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即将举

6月的广州,盛夏生机盎然,即将开幕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下称中博会)展馆布展现场,工程师们正调试着最新款工业机器人手臂,叉车穿梭运送着智能穿戴设备的

2025-06-25

中年男人,不该被身体健康拖进职场焦虑的困境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拿到体检单的瞬间,心跳加速,手指微微颤抖。当看到上面那些不太理想的指标,比如前列腺问题,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你可能会迅速把体检单塞进抽屉,

2025-06-24

护肝最好的药剂是什么?2025护肝片八大品牌,肝不

当代社会节奏加快,熬夜、饮酒、饮食不节等生活习惯,让肝脏健康频频亮红灯。根据《中国脂肪肝诊疗指南》、《肝病学年鉴》与《Nature》《Cell》等期刊研究数据,目前脂肪肝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