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病房里,47岁的桂女士正经历着人生中又一次重大挑战。25年前,一场急性脊髓炎导致她胸部以下截瘫,从此失去行动能力。命运多舛,今年3月,她因反复血尿被确诊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在江西鹰潭当地就诊,医生建议她接受全膀胱切除手术。面对这场生死考验,她的儿子果断停下学业,从东北的大学赶来,带着母亲赶赴上海市同济医院,陪伴她共同迎战病魔。
【二十年抗争,截瘫后的坚韧人生】
2001年,桂女士因急性脊髓炎瘫痪,生活自此与轮椅为伴。尽管身体受限,她始终以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然而,疾病的阴霾并未远离——7年前膀胱结石、4年前左肾结石手术,再到如今膀胱恶性肿瘤的确诊,一次次挑战接踵而至。此次CT检查显示,肿瘤已充满膀胱,并伴有双肾结石、子宫肌瘤钙化等多重问题。鹰潭当地医院泌尿外科团队经评估后,建议患者来上海市同济医院寻求吴登龙教授的诊疗意见。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吴登龙主任医师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后,建议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这是一场极为复杂的四级大手术,而且因患者截瘫25余年,如何耐受这样的四级大手术,怎样的麻醉方式更适合她,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场手术可谓是她人生中最为复杂的一场手术。
【母子同心,亲情筑起生命防线】
手术前,桂女士的儿子暂停学业,从东北回到江西,日夜守候在母亲身旁,后陪同来上海市同济医院就诊。面对儿子的担忧,吴登龙教授、刘博副主任医师、徐成党医师多次与母子沟通,既安抚患者情绪,也鼓励年轻人:“你的当务之急是完成学业,未来才能为母亲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这份嘱托,让儿子含泪点头,母子亲情的羁绊也让桂女士坚定了治疗的信心。手术当日,儿子紧握母亲的手,目送她进入手术室,四个多小时的等待中,医患间的信任与亲情的温暖交织成抗击病魔的力量。
【医患携手,点亮希望之光】
作为主刀医生,吴登龙教授深知手术对截瘫患者的特殊挑战。经过麻醉科刘健慧主任医师的会诊评估,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性,最终决定予以静脉麻醉。术中,吴登龙教授团队精准避开粘连组织,分离被肿瘤侵犯的膀胱与子宫,在麻醉刘杰辉医师,手术室巡回护士顾敏的配合协作下,最终成功将病灶完整切除。术后,徐琼峰护士长带领的医护团队不仅关注生理康复,更注重心理疏导。“截瘫患者本就面临巨大身心压力,全膀胱切除后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需要心理支持。”吴登龙教授表示。通过多次床边沟通,经常看到桂女士的儿子推着轮椅和桂女士在科室病区的窗口看夕阳、聊天,通过语言疏导缓解焦虑的情绪。在吴登龙教授团队的手术和医护配合的帮助下,1周后,桂女士逐渐走出抑郁阴霾,积极面对后续的生活,并重拾生活的信心,出院前与吴登龙教授团队及徐护士长合影留念。
目前,桂女士恢复良好,已经出院,吴登龙教授团队仍有远程随访她的预后情况。桂女士的故事,是医者仁心与亲情力量的共同书写,更印证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正如吴登龙教授所言:“医学的终点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帮助患者找回尊严与生活的勇气。”
通讯员 刘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