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襄阳市民霍先生,是一位无酒不欢的老牌酒友,同时还是一个患痛风多年的老病友。
霍先生的职业是一名送餐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到家差不多是10点以后了。由于工作忙碌,他三餐常常都是随便吃点东西对付一下,下班以后再打包一些海鲜小吃或者动物内脏的烧烤作为宵夜,回到家就着啤酒吃喝,算是一天中最“正常”的一餐了。
这样的生活保持了一年多,虽然每天活动量不小,但他还是胖了十多斤,体检的时候尿酸值也达到460μmol/L。医生提醒他以后需要改变下饮食方式,不能总吃那些高嘌呤含量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和海鲜都要少吃,啤酒更要少喝。
但酷爱饮酒的霍先生哪里听得进去,回到家以后依然我行我素,每天的啤酒和动物内脏只增不减。于是没过几个月,痛风就爆发了,但剧烈的疼痛并没有引起他的警觉,只当是那几天送餐量比较大,过度劳累所致,吃点止痛药和碳酸氢钠片休息下就好。
就这样痛痛停停一直没有重视。到了五年前,他发现自己的左手和双足的脚踝关节处,长出了一些芝麻粒大小的结块,摸起来还有些软。除了影响美观,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多大影响,所以霍先生也就没怎么上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左手第二掌骨关节处的石头已经长得像鸡蛋那么大了。由于痛风石对关节处神经的压迫,导致他作出日常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困难不已,工作中一个简单的取餐动作,都需要右手辅助才能顺利完成。同时脚踝关节处的石头,也导致他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
不仅如此,每次送餐时客户异样的眼神也让他心理压力倍增,还有老板也是多次委婉地提醒他赶快到医院去看看怎么回事。就这样,被逼无奈的霍先生来到了武汉同普痛风专科问诊。
据当时接诊的武汉同普痛风专科痛风研究组组长王魏回忆,当时霍先生来院时是跛着来的,他的左手和脚上长出了较大的痛风石。在了解完霍先生的来意后,王魏组长便立刻安排护士带其去做相应的检查。检查结果令霍先生大吃一惊,他的血尿酸值竟高达680μmol/L;肌骨超声检查显示其手上和脚上存在大量的尿酸盐沉积;平扫CT和双肾彩超显示他的肾脏和血管中也存在少量的尿酸盐结晶。由于尿酸盐对关节的侵蚀和破坏,再加上平时活动量比较大,手脚关节组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磨损,对以后的日常行动可能会造成一些难以逆转的影响。
看到检查结果,霍先生几乎要哭了,不停地请求王魏组长想想办法救救自己。而针对霍先生这种尿酸过高,长出了痛风石的情况,王魏组长建议其采用特色中医靶向排酸平衡治疗体系来进行源头治疗。在征得霍先生的同意后,王魏组长便立即着手安排治疗。
据悉,霍先生治疗当天,患处就感觉不怎么痛了,治疗5天后红肿症状消失了,治疗20天后尿酸结晶排除,痛风石软化缩小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消失,因其各项指标都符合出院标准,王魏组长便让其带药回家继续巩固治疗2个疗程。
近期,霍先生再次来院复查,结果显示他的各项指标都处于标准范围内,左手和双脚的痛风石也全部溶解了。霍先生还告诉王组长,他的痛风自那次治疗后再没发作过。为了对其表示感谢,霍先生给王魏组长送来了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