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用于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
刘莹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患者行护理干预前后的应激反应及生理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行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行护理干预后的心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较护理干预前也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内肿瘤患者,于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有利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应激反应,同时有助于患者生理体征的稳定,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5-010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tress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s.Method: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42 cases of intracranial tumo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us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hanges and physical signs of stres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patien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SAS and SDS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line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beneficial to alleviate patients' negative mood,reduce stress,and help patients with physical signs of stability,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racranial tumor; Perioperative period; Stress response
First-authors address: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Yancheng 224001,China
顱内肿瘤患者在得知自身病情后,通常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严重的还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轻生念头。应激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而且还会使患者因心理恐惧及生理创伤而产生异常心理活动,影响疾病的治疗及术后康复[1]。本案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42例,于围手术期对期行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并稳定了其生理体征,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与颅内肿瘤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知晓本案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合并类疾病、遗传性或传染性疾病、存在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等患者。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0~72岁,平均(39.21±8.14)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并于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术前 (1)健康宣教: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机、治疗方案、治疗目的及术中相关注意事项,以加强患者配合度;告知患者疾病预后及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解决方法,以有效应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尤其是此术式所使用不同快速康复方案时,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取得其配合[2-3]。(2)心理干预: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病房环境,以消除患者陌生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并为其介绍成功案例,以消除患者疑虑、焦虑等情绪;为患者营造良好治疗环境,使患者获得心理满足感,提高患者依从性;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疏导[4]。(3)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行缩唇呼吸训练,以帮助其加强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从而减少应激反应的产生;针对垂体瘤患者可行嘴呼吸训练,以避免体内呼吸压力过大而产生并发症;指导患者行床上排便、轴位翻身、膀胱功能等训练,以为术后生活做好准备[5]。
1.2.2 术中 (1)麻醉方案优化:依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优麻醉方案,据相关研究表明,局麻及硬膜外麻醉较全麻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少,有利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为此,尽量选择局麻或硬膜外麻醉,若选择全麻,应采取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麻醉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中条件,以减少患者疼痛感,加快患者苏醒,以免出现过度生理应激反应[6]。(2)积极与患者沟通:与患者轻声交谈,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疼痛感;若患者无法交谈,则可以眼神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必要时可轻握患者的手,给予患者安全感。
1.2.3 术后 (1)止痛护理:依患者实际情况,遵医嘱适当给予患者止痛类药物;若有需求,可采取术后持续硬膜外阻滞方式,既可缓解患者疼痛,又可利用阻滞神经的传导作用而减少手术创伤而引起的术后应激反应,有效避免术后肠麻痹,有利患者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2)饮食指导:患者于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注意先进食流质食物,以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肠管瘀张;术后24 h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嘱患者行清淡、低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类食物,坚持少量多餐原则,养成良好饮食习惯[7-9]。(3)活动干预: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也可减少肺部和凝血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以免肌肉萎缩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于术后1 d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抬臀运动,拔管后即可下床活动;若患者存肢体活动障碍,则可在护理人员或是家属的帮助下由健侧带动患侧进行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应激反应及生理体征变化情况。应激反应以Zung焦虑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每个表有2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明应激反应越小;生理体征指标主要包括心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例数百分比[例(%)]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配对t和字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应激反应变化情况
患者行护理干预前的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9.62±5.86)分和(34.09±5.28)分,行护理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分别为(27.13±6.01)分和(23.12±5.04)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3,P<0.05;t=9.740,P<0.05)。
2.2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理体征变化情况
患者行护理干预后的心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较护理干预前均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应激反应也叫狩猎式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重大创伤、手术、失血过多、严重缺氧、重度饥饿等情况下,由下丘脑而引发的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提升,糖皮质激素分泌过量的现象。颅内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方式,介于恶性肿瘤本身对于患者来说就是一种精神刺激源,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再加上手术治疗会给患者生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创伤,因此,颅内肿瘤患者于整个围手术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应激反应,主包括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情绪。颅内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不但会影响其心理状态,而且还会影响其生理行为,致手术治疗效果下降,同时也不利患者术后恢复[10]。有些甚至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不利患者生命安全。为此,于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来说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案选取了42例笔者所在医院所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对其行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并于围手术期给予其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行护理干预前的SAS及SDS评分为(39.62±5.86)分和(34.09±5.28)分,而行护理干预后则明显下降,分别为(27.13±6.01)分和(23.12±5.04)分,行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患者各项生理体征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较行护理干预前也均明显下降(P<0.05),此说明在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生理体征趋于稳定。在此分析此结果的原因:本案给予患者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功能训练,术中的麻醉方案优化、与患者的积极沟通,术后的止痛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干预等,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给予了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降低了患者应激反应,同时也让患者生理体征得以稳定,有利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11-12]。
综上所述,对颅内肿瘤患者于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患者应激反应,同时还可帮助患者稳定生理体征,有利患者术后康复及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翠.颅内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12(15):263-264.
[2]邹春媛,刘香花,黄娟.治疗性抚触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38(15):135-136.
[3]杨海燕.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929-930.
[4]张泰敏,李小东.纽曼护理干预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2(12):1493-1496.
[5]刘佳.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3(13):1786-1787.
[6]陈莉,蔡立春,周演铃.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8(3):338-341.
[7]梁敏.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68-269.
[8]潘静.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5):214-215.
[9]杨霞.颅内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25(11):211-212.
[10]陈华征,华红果,杨亚茹,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4,14(8):961-962.
[11]王红霞,戴荣华.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12(7):151-152.
[12]李玉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33(15):124-125.
(收稿日期: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