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炮制过程中23乙酰泽泻醇B的转化.pdf
张亚敏+林文津+徐榕青+宋晓瑞+汤权森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大小泽泻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 选取8种不同质量梯度的泽泻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其指纹图谱。结果 8种不同质量梯度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均在0.06%以上,并且其大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没有相关性(P>0.05),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 不同大小泽泻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关键词:泽泻;23-乙酰泽泻醇B;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11.028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11-0092-03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 cm,直径2~6 cm[1]。泽泻化学成分以三萜类成分为主,还含有二萜及倍半萜类等成分[2]。泽泻药材商品的质量规格评判主要是以质地和大小等级为标准,以块大、黄白色、光滑、质充实、粉性足者为佳[3]。关于泽泻质量控制的研究,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了23-乙酰泽泻醇B的限量标准[1],也有采用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的文献报道[4-9],但尚未见泽泻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报道。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大小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并采用红外光谱法比较其指纹图谱的差异。
1 仪器与试药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Nicolet Avatar 33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DTGS检测器,扫描范围4000~400 cm-1,分辨率为4 cm-1;AL204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5L/H50w型超纯水机,重庆艾科浦有限公司;TYSP-100高速多功能粉碎机,浙江省永康市红太阳机电有限公司。
泽泻药材于2012年3月购自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泽泻药材GAP基地,经建瓯市吉阳镇农技站站长葛培盛鉴定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的干燥块茎。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846-201102。乙腈为色谱纯,乙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10.0 mg,置10 mL容量瓶中,乙腈超声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 mL含1.0 mg 23-乙酰泽泻醇B的对照品储备液。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已过6号筛的泽泻细粉5 g,加入12倍量的85%乙醇,水浴回流提取40 min,温度控制在95 ℃,趁热抽滤,滤渣用同浓度乙醇洗涤,合并续滤液,滤液用同浓度乙醇定容至100 mL,移取10 mL用85%乙醇定容至50 mL,用0.45 μm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Inertsil ODS-SP(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从对照品储备液中精确移取1 mL,用乙腈依次稀释成2、10、20、50、100、200、500 μg/mL标准曲线工作液。按上述色谱条件从低浓度至高浓度依次进样测定,进样量均为20 μL。以23-乙酰泽泻醇B峰面积为纵坐标,相应浓度为横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15 728X+104 183,r2=0.999 2(n=7)。结果显示,23-乙酰泽泻醇B在0.04~1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可以用于该范围内的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测定。色谱图见图1。
2.5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浓度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进样量为20 μL,结果23-乙酰泽泻醇B相对峰面积的RSD=0.08%,表明仪器在该色谱条件下的精密度良好。
2.6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规格泽泻样品6份,每份约5.0 g,按“2.2”项下方法,分别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以23-乙酰泽泻醇B峰面积作为考察指标进样测定,结果23-乙酰泽泻醇B峰面积的RSD=2.16%,表明本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份泽泻供试品溶液20 μL,采用自动进样的方式,单次进样量为20 μL,分别在0、2、4、8、12、24 h进行检测,结果23-乙酰泽泻醇B峰面积的RSD=0.88%,表明该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的稳定性良好。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过6号筛泽泻药粉6份,每份3.6 g,精确加入一定量的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储备液,加入12倍体积85%乙醇,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3”项色谱条件下测定23-乙酰泽泻醇B含量,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
2.9 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测定
取8批不同大小的泽泻药材细粉,按“2.2”项下方法制备,在“2.3”项色谱条件下测定样品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结果见表2。应用Paswstat统计软件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规格大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间无相关性(P=0.528)。
2.10 红外光谱供试品粉末的制备
泽泻药材在60 ℃条件下充分干燥后,粉碎,过5号筛,置于干燥器内保存备用。准确称取1.000 mg样品,混入200.00 mg碎晶型KBr,于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均匀,压片机制备透明锭片。每个样品制备3个锭片,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采集谱图。
2.11 红外指纹图谱的建立
每个锭片选取3个光谱采集点记录3张光谱图,取其平均谱图作为最后的样品谱图。应用OMNIC8.0红外光谱处理软件进行红外谱图数据处理,经平均图谱分析后,运用该软件谱图检索功能进行相似度(或称匹配度)计算。结果8批泽泻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相似度依次为93.75、96.42、95.50、94.90、96.40、97.04、96.79、97.59,红外指纹图谱叠加图见图2。
3 讨论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不得少于0.050%,本试验所测得的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均>0.050%,符合药典规定。样品质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规格大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无相关性(P>0.05),与文献[10]报道的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在日常泽泻药材的选择上,个体大小差异并不影响泽泻药材的质量,且能够达到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传统的泽泻质量评价以质地和大小为等级进行区分,一般认为块茎较大的泽泻质量比较好,但是以大小作为评价指标缺少科学依据。本试验表明,不同大小的8批泽泻样品红外光谱图相似度均在0.9以上,说明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进一步说明不同规格大小的泽泻其质量基本相同。该方法方便、快速、高效、无污染,前处理简单,可用于泽泻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本研究所用泽泻药材为福建建瓯产的泽泻。根据《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国药联材字(84)第72号文附件],建泽泻规格分为3等:一等品每千克32个以内;二等品每千克56个以内;三等品每千克56个以外,间有双花、轻微焦枯,但不超过10%。本研究中,我们按质量大小划分,以5 g为1个梯度,挑选出8组建泽泻(10 g以下量较少,40 g以上块较大,未进一步细分),增加了试验梯度及各梯度间的比对。本试验暂未对泽泻中其他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因此不同大小的泽泻在其他化学成分含量上是否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2-213.
[2] 罗兰.泽泻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2,24(10):50-5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094.
[4] 刘红昌,杨文钰,陈兴福.四川道地药材泽泻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质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8):1844-1847.
[5] 巩丽萍,王少云,张克.泽泻饮片的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61-464.
[6] 张敏娜,王少云.泽泻药材的G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7,38(9):1406-1408.
[7] 谢普,毕开顺,俞悦,等.泽泻的双波长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 2010,41(10):1712-1715.
[8] 林文津,徐榕青,张亚敏.泽泻提取物HPCE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6):495-498.
[9] 刘文琴,周丽姣,罗金龙,等.基于指纹图谱探讨泽泻不同炮制饮片的成分差异[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78-81.
[10] 张静,杨文钰,陈兴福,等.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57-2861.
(收稿日期:2014-05-08;编辑:陈静)
2.11 红外指纹图谱的建立
每个锭片选取3个光谱采集点记录3张光谱图,取其平均谱图作为最后的样品谱图。应用OMNIC8.0红外光谱处理软件进行红外谱图数据处理,经平均图谱分析后,运用该软件谱图检索功能进行相似度(或称匹配度)计算。结果8批泽泻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相似度依次为93.75、96.42、95.50、94.90、96.40、97.04、96.79、97.59,红外指纹图谱叠加图见图2。
3 讨论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不得少于0.050%,本试验所测得的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均>0.050%,符合药典规定。样品质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规格大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无相关性(P>0.05),与文献[10]报道的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在日常泽泻药材的选择上,个体大小差异并不影响泽泻药材的质量,且能够达到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传统的泽泻质量评价以质地和大小为等级进行区分,一般认为块茎较大的泽泻质量比较好,但是以大小作为评价指标缺少科学依据。本试验表明,不同大小的8批泽泻样品红外光谱图相似度均在0.9以上,说明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进一步说明不同规格大小的泽泻其质量基本相同。该方法方便、快速、高效、无污染,前处理简单,可用于泽泻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本研究所用泽泻药材为福建建瓯产的泽泻。根据《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国药联材字(84)第72号文附件],建泽泻规格分为3等:一等品每千克32个以内;二等品每千克56个以内;三等品每千克56个以外,间有双花、轻微焦枯,但不超过10%。本研究中,我们按质量大小划分,以5 g为1个梯度,挑选出8组建泽泻(10 g以下量较少,40 g以上块较大,未进一步细分),增加了试验梯度及各梯度间的比对。本试验暂未对泽泻中其他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因此不同大小的泽泻在其他化学成分含量上是否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2-213.
[2] 罗兰.泽泻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2,24(10):50-5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094.
[4] 刘红昌,杨文钰,陈兴福.四川道地药材泽泻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质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8):1844-1847.
[5] 巩丽萍,王少云,张克.泽泻饮片的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61-464.
[6] 张敏娜,王少云.泽泻药材的G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7,38(9):1406-1408.
[7] 谢普,毕开顺,俞悦,等.泽泻的双波长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 2010,41(10):1712-1715.
[8] 林文津,徐榕青,张亚敏.泽泻提取物HPCE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6):495-498.
[9] 刘文琴,周丽姣,罗金龙,等.基于指纹图谱探讨泽泻不同炮制饮片的成分差异[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78-81.
[10] 张静,杨文钰,陈兴福,等.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57-2861.
(收稿日期:2014-05-08;编辑:陈静)
2.11 红外指纹图谱的建立
每个锭片选取3个光谱采集点记录3张光谱图,取其平均谱图作为最后的样品谱图。应用OMNIC8.0红外光谱处理软件进行红外谱图数据处理,经平均图谱分析后,运用该软件谱图检索功能进行相似度(或称匹配度)计算。结果8批泽泻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相似度依次为93.75、96.42、95.50、94.90、96.40、97.04、96.79、97.59,红外指纹图谱叠加图见图2。
3 讨论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不得少于0.050%,本试验所测得的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均>0.050%,符合药典规定。样品质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规格大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无相关性(P>0.05),与文献[10]报道的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在日常泽泻药材的选择上,个体大小差异并不影响泽泻药材的质量,且能够达到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传统的泽泻质量评价以质地和大小为等级进行区分,一般认为块茎较大的泽泻质量比较好,但是以大小作为评价指标缺少科学依据。本试验表明,不同大小的8批泽泻样品红外光谱图相似度均在0.9以上,说明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进一步说明不同规格大小的泽泻其质量基本相同。该方法方便、快速、高效、无污染,前处理简单,可用于泽泻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本研究所用泽泻药材为福建建瓯产的泽泻。根据《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国药联材字(84)第72号文附件],建泽泻规格分为3等:一等品每千克32个以内;二等品每千克56个以内;三等品每千克56个以外,间有双花、轻微焦枯,但不超过10%。本研究中,我们按质量大小划分,以5 g为1个梯度,挑选出8组建泽泻(10 g以下量较少,40 g以上块较大,未进一步细分),增加了试验梯度及各梯度间的比对。本试验暂未对泽泻中其他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因此不同大小的泽泻在其他化学成分含量上是否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2-213.
[2] 罗兰.泽泻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2,24(10):50-5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094.
[4] 刘红昌,杨文钰,陈兴福.四川道地药材泽泻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质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8):1844-1847.
[5] 巩丽萍,王少云,张克.泽泻饮片的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61-464.
[6] 张敏娜,王少云.泽泻药材的G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7,38(9):1406-1408.
[7] 谢普,毕开顺,俞悦,等.泽泻的双波长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 2010,41(10):1712-1715.
[8] 林文津,徐榕青,张亚敏.泽泻提取物HPCE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6):495-498.
[9] 刘文琴,周丽姣,罗金龙,等.基于指纹图谱探讨泽泻不同炮制饮片的成分差异[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78-81.
[10] 张静,杨文钰,陈兴福,等.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57-2861.
(收稿日期:2014-05-08;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