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院长谈癌症:从急性病到慢性病对癌症新认识

  浏览量:8101
2020年05月31日 13:53来源于: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分享:
初秋感冒特别多中医给你支个招罗大伦入秋之后,外感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多数是嗓子干,咽喉肿痛,发高烧,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那么,为何一到立秋,就有这么多人“中招”呢?这是因为节气的变化使给我们身体内捣

从急性病到慢性病,对癌症的这一认识上的变化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刘文华院长指出,这一变化意义非凡!无论医者还是患者,都能更坦然的面对癌症,从而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而癌症的另一种变化也正在为人们所熟知。

刊载于《中华肿瘤杂志》2012年7月第34卷第7期的《1989-2008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指出,中国登记地区癌症发病率从1989年的184.81/10万上升到2008年的286.69/10万。其中,城市发病率从209.33/10万上升到307.04/10万,农村发病率从176.10/10万上升到269.57/10万。

可以看到,在这20年间,我国癌症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2.4%。也就是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癌症发病逐渐增多。无论公共媒体的宣传,还是十里八乡的见闻,“癌症”一词变得流行起来。

年纪大一点的朋友可能都有印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听到癌症都会觉得很惊讶。一个村子里,可能好几年才有一个人确诊癌症。在那个年代,癌症主要作为一种罕见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所谓罕见病,在医学上有着正式定义,通常是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患者数占总人口的0.65‰~1‰,即可纳入罕见病的范畴。很显然,癌症不在此列。

2018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涉及121种疾病,其中,仅视网膜母细胞瘤一种癌症收录在内。

要知道,人体除指甲、毛发外,绝大多数组织和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据英国癌症研究组织统计,已知癌症达200多种,这还不包括一些癌症的亚型。

从“罕见病”到“常见病”,看似夸张,实则有迹可循。站在今天的研究结论上推导,非常容易理解。一是过去的人均寿命较低,许多人还没有“来得及”罹患癌症,便已故去。二是过去的医疗水平较低,许多人没能确诊,在被当作其他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病逝。

目前,我国最新的癌症发病数据基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的统计信息,由国家癌症中心于2019年发布。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癌症发病约392.9万例,约占总人口的2.8‰;死亡约233.8万例,约占总人口的1.7‰。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0000人确诊癌症,6400人死于癌症,相当于每分钟7人确诊癌症、4人因癌症而死亡。

在世界范围内,癌症也已成为慢病的主力。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病每年导致4100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总死亡的71%。其中,癌症每年造成900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总死亡的16%。癌症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第二大健康问题,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必须承认,癌症已经变成常见病,对个人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威胁,与日俱增。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癌症的威胁。这种威胁,让我们远比任何国家都更急切地找到破解癌症的答案。

资讯传播能力快速提升,越来越多年轻人罹患癌症的信息见诸媒体,尤其是许多年轻明星确诊癌症、死于癌症的新闻,不时冲击着大众的眼球。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们一生当中,罹患癌症的几率接近25%《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年轻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更低。

刘文华院长指出:由于年轻人承担着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治好癌症,更要让他们获得身体、心理、家庭、职业、社会的全面康复。


分享:
相关阅读
家庭 文章 空调

肿瘤防治宣传周 | 脑肿瘤并非不治之症 早发现早治

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科学防癌。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在肿瘤大家族中,脑肿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较大,有可能引起偏瘫

2024-04-18

一期投资最大年产能超8亿支 参天明日视界眼科生产

  2024年4月16日,苏州 参天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参天明日视界 (Santen Vision Park) 眼科生产基地正式竣工(以下简称新基地),江苏省商务厅、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代表

2024-04-17

2024首届中国毛发健康产业大会圆满落幕,万汉靓力

2024年4月12日,由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毛发专病医联体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协办的2024首届中国毛发健康产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会上,合肥市高

2024-04-15

“控近视、兴未来”眼健康大会:抢抓近视管理“黄

今年3月,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形势严峻。为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4月11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