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的治疗疗效

  浏览量:3275
2018年03月25日 08:10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分享: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doc李保国【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doc

李保国

【摘要】目的 观察脑血栓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以此做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Barthel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1..02

脑血栓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乏力、语言障碍、口眼歪斜,严重甚至发生偏瘫[1]。中老年时是高发群体,其致死率以及病残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以我院进行确诊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探索、观察脑血栓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61±9.22)岁,病程2~9 h,平均病程(4.9±3.5)h;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0.01±9.29)岁;病程2~9 h,平均病程(5.0±3.4)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患者入院之后皆给予卧床、吸氧、降压、强心、抗感染、营养神经相关药物等基础治疗,并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以及积极心态,尤其注意低盐饮食[2]。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口服拜阿司匹灵(德囯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囯药准字J20080078,规格:100 mg)用量为:75~100 mg/次,1次/d,临睡前服用。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以及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50,规格:10 mg),用量为:10 mg/次,1次/d。两组治疗均以14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準

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此推断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经过对应的治疗后患者头痛、乏力、语言障碍、口眼歪斜、偏瘫等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改善>90%且病残程度0级,为治愈;患者头痛、乏力、语言障碍、口眼歪斜、偏瘫等临床症状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改善40%~90%,且病残程度1~3级,为显效;患者头痛、乏力、语言障碍、口眼歪斜、偏瘫等临床症状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改善18%~39%,且病残程度1~3级,为有效;患者头痛、乏力、语言障碍、口眼歪斜、偏瘫等临床症状毫无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改善<18%,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对应治疗后,Barthel指数上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两组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两组经过1个疗程的对应治疗后,均优不同程度的疗效。观察组治愈9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血小板被激活后释放血栓素,造成动脉中出现粥样硬化及斑块,这就是脑血栓形成的经过[3]。脑血栓患者在初期一般会出现头痛、晕眩、乏力、复视、口眼歪斜以及中枢性偏瘫等,给患者以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困扰。阿司匹林是目前脑血栓的临床常用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再血管内皮受损的情况下刺激血小板活化并且抑制核因子,从而达到降低各种黏附分子以及炎性介质的表达,最终达到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并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有效的改善治疗脑血栓[4]。

而与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在进入人体后,能够迅速抑制对肝脏合成而形成的胆固醇限速酶,抑制体内细胞再次合成胆固醇,加强刺激细胞膜表面,从而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以及活性,由此达到调节血脂、改善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疗效[5];还能够有效控制血管内部炎症,并且最终达到保护以及改善神经系统以及血管内部功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有效控制以及治疗脑血栓[6]。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脑血栓可以达到有效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提升Barthel指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对脑血栓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本炅.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11(04):1273-1274.

[2] 丁世兴,孙 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21(04):53-55.

[3] 张华雄.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2(01):8-10.

[4] 吴裕勇.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8(05):41-42.

[5] 谭俊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19(02):145-146.

[6] 阮毅敏.冠心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23(04):32-34.


分享:
相关阅读
文章 疗效 脑血栓

华为擎云将携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亮相中国医院信息网

作为聚焦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行业会议,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将于5月9日-11日在福建厦门召开,大会主要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并集中展示

2025-04-30

五一出游前必看!未来备上它,徒步都不怕

难得的五一假期,上班族王哥提前请了几天假,约了三五好友去外地登山徒步。一路上几位驴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走了十多公里,第二天亦如此。结果第二天晚上,他冲了个热水澡,躺

2025-04-30

赫力昂携手京东健康启动“无痛中国”生态共建计划

中国北京 - 2025年4月23日,为提升全民疼痛管理认知水平与服务可及性,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力昂)与京东健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健康)携手启动无痛

2025-04-24

inne因你携手“大金条液体钙活力大使”刘晓庆,开

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国民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科学补钙已然成为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组成部分。顺应这一潮流,源自德国的儿童营养品牌inne因你拓展全家营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