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浏览量:5141
2018年03月11日 18:09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分享:
cT与核磁共振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意义.pdf李彬【摘要】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

cT与核磁共振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意义.pdf

李彬

【摘要】目的 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核磁共振;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意义

【中图分类号】R743.3;R8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1..01

我国现存脑血管疾病患者700余万人,脑梗约占6%~11%,70~80岁多见,50岁以下仅占8%左右,且男性多于女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识别、诊断不易,但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使生活质量下降。1~2个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可使痴呆风险增加20倍。腔隙性脑梗死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急性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无意识障碍。目前临床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以CT及核磁共振为主,为探究分析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2.14±2.10)岁,病程0.5~17年,平均病程(7.31±2.24)年。所有患者病灶最大径线均<15 mm,排除大面积梗死患者、脑部肿瘤、妊娠妇女、严重心肝肾器官功能障碍者、急性传染期进行期患者、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取仰卧位,头部先进,眦耳线与扫描线平行,扫描范围为颅顶至枕骨大孔,扫描层厚为1.0 mm,扫描螺距为1.375:1。磁共振扫描选择头线圈,对颅脑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扫描序列为AX、T1WI,T2FLAIR,T2WI,SAGT1WI,DWI,扫描层厚度为5.0 mm,间隔为1.5 mm。将CT所得结果与核磁共振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其中基底节区病灶13个、脑干病灶10个、丘脑病灶9个、顶叶病灶6个、额叶病灶4个、颞叶病灶3个、小脑病灶2个、枕叶病灶1个;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其中基底节区病灶10个、脑干病灶8个、丘脑病灶6个、顶叶病灶3个、额叶病灶2个、颞叶病灶2个、小脑病灶2个、枕叶病灶1个,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

3 讨 论

腔隙性脑梗死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急性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无意识障碍[1]。隙性脑梗死病因:最常见为高血压导致疾病所引起的,多见舒张压增高,引发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的脂质透明变性,造成管腔闭塞;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血流动力学异常;小栓子[2]。梗死灶呈现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或狭长型,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和脑干,尤以基底节区发病率最高。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的轻度偏瘫,偏身感觉缺失,部分椎体束征阳性,共济失调者少见[3-4]。传统诊断多采用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不易确诊且干扰因素较多。随着CT及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CT及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肯定,安全有效,痛苦小。

综上所述,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肖庆华.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03):23-24.

[2] 刘志平.腔隙性脑梗死112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09):1477-1478.

[3] 郑锡山.腔隙性脑梗塞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6(17):356-358.

[4] 刘 研.高频超声探讨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J].当代医学2011,3,5.

[5] Geng Daoying Zhu HaiyunStudy on Evaluatio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by 64 slice spiral CT multi parameter scanning[J].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2011,1,5.

本文编辑:王 琦


分享:
相关阅读
文章 患者 核磁共振

朝阳区科协2025基层科普项目第二场持续开展!“让

8月13日,由北京市朝阳区科协主办、垡头街道办事处推荐、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承办、垡头街道翠城旭园社区大力支持的朝阳区基层科普项目科创垡宝,共朝美好-护苗

2025-08-13

从销量领先到品类开创,诺特兰德斩获五大权威市场

在当前膳食营养品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消费者面临着琳琅满目的产品却难以抉择的困境。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基础营养补充,而是追求更具创新性、

2025-10-30

重阳敬老情 银联暖心服务绘就银发幸福新景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满溢着温情与敬意的传统节日里,大街小巷被菊花的芬芳萦绕,人们或登高望远,或围坐赏菊,以各种传统习俗传递着对长辈的感恩与祝福。在这一片祥

2025-10-29

告别水银,守护升级:开启家庭健康管理新时代

2026年渐渐走近,一项关乎万千家庭健康的退市令也即将全面落地。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产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那个曾经陪伴几代人成长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