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浏览量:9928
2018年01月26日 18:07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pdf施福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pdf

施福生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吸氧、强心、扩血管、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西医;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等特点,主要是由初始心肌损害与应力作用所致,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病因治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治疗基础心脏疾病、预防及控制诱发因素。治疗心力衰竭本身症状,应考虑从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负担、控制体内钠与水等方面入手。对于心力衰竭,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卡托普利、地高辛、螺内酯及中药等。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作报告如下。

1患者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58~82岁,平均年龄68.2±1.2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2±1.2年;心功能:20例Ⅲ级,14例Ⅳ级;原发病:15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57~83岁,平均年龄68.3±1.2岁;病程5个月~8.2年,平均病程3.3±1.4年;心功能:22例Ⅲ级,12例Ⅳ级;原发病:14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具有胸闷、呼吸急促、心悸等临床症状;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沉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肾功能衰竭者;急性心肌梗塞者;急性肺水肿者;甲亢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2]。

1.3方法

1.3.1参照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或间断吸氧治疗,并给予250ml的5%G.S、10~20mg的酚妥拉明,外加10~20mg的的多巴胺,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天为一疗程。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心衰程度,合理使用利尿剂,有利于患者心脏负荷的减轻,若有需要可适当使用强心苷西地兰,以利于电解质紊乱的及时纠正。

1.3.2试验组

采取与参照组同样治疗措施后,试验组还给予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阳虚水泛型:患者出现肢冷、舌质淡、心慌等症状。治疗机理:主要是利水、消肿以及益气。药方为:由药用人参、肉桂、附子、黄芪、大枣及生姜煎制的真武汤或是参附汤,剂量结合患者病情加减;②阴阳两虚型:患者有五心烦躁、少苔、下肢水肿、畏寒肢冷、心悸胸闷等症状。治疗机理:滋阴,温阳。药方为:由山药、熟地黄、附子、肉桂及人参、山茱萸及麦冬等制成的济生肾气丸合生脉散。③气虚血瘀型:患者有食少腹胀、神疲力乏、舌质淡紫、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下肢微肿等症状。治疗机理:消除淤血、补气。药方为:由地龙、当归尾、桃仁、川穹及红花等煎制而成的补阳还五汤。④心气阴两虚型:患者出现心悸、下肢水肿、舌质偏红等症状。治疗机理:滋阴、益气。药方为:由麦冬、大枣、人参炙甘、生姜及火麻仁等煎制而成的炙甘草汤。

1.4疗效判断

患者的心悸、胸闷气短、心悸、水肿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原发病稳定或趋于稳定,心功能在Ⅱ级以下或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2级,则为显效;患者的胸闷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肝脏较之前缩小,心功能在Ⅰ级以下或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Ⅰ级,则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3]。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值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的病情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5%,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诱发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有心肌收缩下降、心脏前后负荷加重等。因为心肌收缩力出现下降,进而使得左室无法完全排空,残余血量累积,最终引起静脉系统淤血、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及动脉系统缺血,导致心力衰竭。该症属于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都会出现的一种末期表现。

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形成和心肺脾肾有着紧密联系,是中医的"喘咳""心悸"等疾病范畴,病因主要是过度劳累、病程持久,使心气受损,最终导致气虚血瘀、运血无力、心脉不畅,诱发心力衰竭[4]。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突发心动悸,使得机体虚弱无心气之力回应,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该症的特征主要包括:虚实相互交杂,虚为心阳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实则为水饮、淤血。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相结合进行治疗,其方法为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或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益气、利水、养阴、温阳等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仅给予了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中医辨证治疗。从结果中可得知,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参照组,两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曾有文献[5]报道,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在给予抗血管、强心、利尿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总有效率可高达80.21%。本次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无异,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这也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药物加减变化较大,在控制研究质量方面具有一定难度,故必须加大对临床研究过程的质量监控力度,确保研究质量。

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能取得显著疗效,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①各种心脏病诱发的心力衰竭,其诱因都会存在差异,但基本病理相似,如肺动脉压增高、心脏负荷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多巴胺对心脏受体β1受体具有兴奋作用,激活腺苷酸化化酶,让环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腺苷,使钙离子能够顺利进入到心肌细胞膜,有利于心肌收缩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可对冠状血管上的多巴胺受体具有激活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利尿效应或扩张外周血管效应,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荷,加快心脏功能的恢复进程。对于能让血管收缩的α受体,酚妥拉明能够起到阻滞作用,表现为:①扩张血管与外用血管阻力会较之前下降,使心脏更兴奋,最终使心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高。②中药中的丹参、川穹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有利于红细胞的解聚,可起到改善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度的功效,还对血小聚集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痉挛血管的扩张,最终取得减轻心脏负荷的疗效。③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附子等药物具有益气温阳之效,有利于心肌细胞中的核酸及糖元含量的改善,最终有利于心肌对氧与能量消耗量的减少。④温阳利水药物还能强心、利尿剂消肿。综合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其效果确实远远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胜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13.

[2]陈荣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8例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9):153-155.

[3]张爱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4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49-150.

[4]王西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120例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01):39.

[5]万雪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157.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吸氧、强心、扩血管、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西医;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等特点,主要是由初始心肌损害与应力作用所致,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病因治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治疗基础心脏疾病、预防及控制诱发因素。治疗心力衰竭本身症状,应考虑从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负担、控制体内钠与水等方面入手。对于心力衰竭,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卡托普利、地高辛、螺内酯及中药等。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作报告如下。

1患者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58~82岁,平均年龄68.2±1.2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2±1.2年;心功能:20例Ⅲ级,14例Ⅳ级;原发病:15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57~83岁,平均年龄68.3±1.2岁;病程5个月~8.2年,平均病程3.3±1.4年;心功能:22例Ⅲ级,12例Ⅳ级;原发病:14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具有胸闷、呼吸急促、心悸等临床症状;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沉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肾功能衰竭者;急性心肌梗塞者;急性肺水肿者;甲亢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2]。

1.3方法

1.3.1参照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或间断吸氧治疗,并给予250ml的5%G.S、10~20mg的酚妥拉明,外加10~20mg的的多巴胺,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天为一疗程。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心衰程度,合理使用利尿剂,有利于患者心脏负荷的减轻,若有需要可适当使用强心苷西地兰,以利于电解质紊乱的及时纠正。

1.3.2试验组

采取与参照组同样治疗措施后,试验组还给予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阳虚水泛型:患者出现肢冷、舌质淡、心慌等症状。治疗机理:主要是利水、消肿以及益气。药方为:由药用人参、肉桂、附子、黄芪、大枣及生姜煎制的真武汤或是参附汤,剂量结合患者病情加减;②阴阳两虚型:患者有五心烦躁、少苔、下肢水肿、畏寒肢冷、心悸胸闷等症状。治疗机理:滋阴,温阳。药方为:由山药、熟地黄、附子、肉桂及人参、山茱萸及麦冬等制成的济生肾气丸合生脉散。③气虚血瘀型:患者有食少腹胀、神疲力乏、舌质淡紫、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下肢微肿等症状。治疗机理:消除淤血、补气。药方为:由地龙、当归尾、桃仁、川穹及红花等煎制而成的补阳还五汤。④心气阴两虚型:患者出现心悸、下肢水肿、舌质偏红等症状。治疗机理:滋阴、益气。药方为:由麦冬、大枣、人参炙甘、生姜及火麻仁等煎制而成的炙甘草汤。

1.4疗效判断

患者的心悸、胸闷气短、心悸、水肿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原发病稳定或趋于稳定,心功能在Ⅱ级以下或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2级,则为显效;患者的胸闷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肝脏较之前缩小,心功能在Ⅰ级以下或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Ⅰ级,则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3]。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值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的病情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5%,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诱发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有心肌收缩下降、心脏前后负荷加重等。因为心肌收缩力出现下降,进而使得左室无法完全排空,残余血量累积,最终引起静脉系统淤血、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及动脉系统缺血,导致心力衰竭。该症属于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都会出现的一种末期表现。

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形成和心肺脾肾有着紧密联系,是中医的"喘咳""心悸"等疾病范畴,病因主要是过度劳累、病程持久,使心气受损,最终导致气虚血瘀、运血无力、心脉不畅,诱发心力衰竭[4]。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突发心动悸,使得机体虚弱无心气之力回应,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该症的特征主要包括:虚实相互交杂,虚为心阳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实则为水饮、淤血。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相结合进行治疗,其方法为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或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益气、利水、养阴、温阳等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仅给予了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中医辨证治疗。从结果中可得知,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参照组,两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曾有文献[5]报道,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在给予抗血管、强心、利尿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总有效率可高达80.21%。本次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无异,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这也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药物加减变化较大,在控制研究质量方面具有一定难度,故必须加大对临床研究过程的质量监控力度,确保研究质量。

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能取得显著疗效,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①各种心脏病诱发的心力衰竭,其诱因都会存在差异,但基本病理相似,如肺动脉压增高、心脏负荷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多巴胺对心脏受体β1受体具有兴奋作用,激活腺苷酸化化酶,让环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腺苷,使钙离子能够顺利进入到心肌细胞膜,有利于心肌收缩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可对冠状血管上的多巴胺受体具有激活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利尿效应或扩张外周血管效应,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荷,加快心脏功能的恢复进程。对于能让血管收缩的α受体,酚妥拉明能够起到阻滞作用,表现为:①扩张血管与外用血管阻力会较之前下降,使心脏更兴奋,最终使心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高。②中药中的丹参、川穹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有利于红细胞的解聚,可起到改善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度的功效,还对血小聚集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痉挛血管的扩张,最终取得减轻心脏负荷的疗效。③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附子等药物具有益气温阳之效,有利于心肌细胞中的核酸及糖元含量的改善,最终有利于心肌对氧与能量消耗量的减少。④温阳利水药物还能强心、利尿剂消肿。综合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其效果确实远远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胜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13.

[2]陈荣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8例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9):153-155.

[3]张爱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4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49-150.

[4]王西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120例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01):39.

[5]万雪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157.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吸氧、强心、扩血管、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西医;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等特点,主要是由初始心肌损害与应力作用所致,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病因治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治疗基础心脏疾病、预防及控制诱发因素。治疗心力衰竭本身症状,应考虑从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负担、控制体内钠与水等方面入手。对于心力衰竭,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卡托普利、地高辛、螺内酯及中药等。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作报告如下。

1患者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4例。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58~82岁,平均年龄68.2±1.2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2±1.2年;心功能:20例Ⅲ级,14例Ⅳ级;原发病:15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57~83岁,平均年龄68.3±1.2岁;病程5个月~8.2年,平均病程3.3±1.4年;心功能:22例Ⅲ级,12例Ⅳ级;原发病:14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具有胸闷、呼吸急促、心悸等临床症状;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沉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肾功能衰竭者;急性心肌梗塞者;急性肺水肿者;甲亢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2]。

1.3方法

1.3.1参照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或间断吸氧治疗,并给予250ml的5%G.S、10~20mg的酚妥拉明,外加10~20mg的的多巴胺,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天为一疗程。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心衰程度,合理使用利尿剂,有利于患者心脏负荷的减轻,若有需要可适当使用强心苷西地兰,以利于电解质紊乱的及时纠正。

1.3.2试验组

采取与参照组同样治疗措施后,试验组还给予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阳虚水泛型:患者出现肢冷、舌质淡、心慌等症状。治疗机理:主要是利水、消肿以及益气。药方为:由药用人参、肉桂、附子、黄芪、大枣及生姜煎制的真武汤或是参附汤,剂量结合患者病情加减;②阴阳两虚型:患者有五心烦躁、少苔、下肢水肿、畏寒肢冷、心悸胸闷等症状。治疗机理:滋阴,温阳。药方为:由山药、熟地黄、附子、肉桂及人参、山茱萸及麦冬等制成的济生肾气丸合生脉散。③气虚血瘀型:患者有食少腹胀、神疲力乏、舌质淡紫、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下肢微肿等症状。治疗机理:消除淤血、补气。药方为:由地龙、当归尾、桃仁、川穹及红花等煎制而成的补阳还五汤。④心气阴两虚型:患者出现心悸、下肢水肿、舌质偏红等症状。治疗机理:滋阴、益气。药方为:由麦冬、大枣、人参炙甘、生姜及火麻仁等煎制而成的炙甘草汤。

1.4疗效判断

患者的心悸、胸闷气短、心悸、水肿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原发病稳定或趋于稳定,心功能在Ⅱ级以下或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2级,则为显效;患者的胸闷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肝脏较之前缩小,心功能在Ⅰ级以下或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Ⅰ级,则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3]。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值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的病情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5%,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诱发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有心肌收缩下降、心脏前后负荷加重等。因为心肌收缩力出现下降,进而使得左室无法完全排空,残余血量累积,最终引起静脉系统淤血、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及动脉系统缺血,导致心力衰竭。该症属于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都会出现的一种末期表现。

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形成和心肺脾肾有着紧密联系,是中医的"喘咳""心悸"等疾病范畴,病因主要是过度劳累、病程持久,使心气受损,最终导致气虚血瘀、运血无力、心脉不畅,诱发心力衰竭[4]。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突发心动悸,使得机体虚弱无心气之力回应,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该症的特征主要包括:虚实相互交杂,虚为心阳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实则为水饮、淤血。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相结合进行治疗,其方法为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或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益气、利水、养阴、温阳等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仅给予了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中医辨证治疗。从结果中可得知,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参照组,两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曾有文献[5]报道,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在给予抗血管、强心、利尿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总有效率可高达80.21%。本次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无异,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这也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药物加减变化较大,在控制研究质量方面具有一定难度,故必须加大对临床研究过程的质量监控力度,确保研究质量。

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能取得显著疗效,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①各种心脏病诱发的心力衰竭,其诱因都会存在差异,但基本病理相似,如肺动脉压增高、心脏负荷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多巴胺对心脏受体β1受体具有兴奋作用,激活腺苷酸化化酶,让环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腺苷,使钙离子能够顺利进入到心肌细胞膜,有利于心肌收缩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可对冠状血管上的多巴胺受体具有激活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利尿效应或扩张外周血管效应,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荷,加快心脏功能的恢复进程。对于能让血管收缩的α受体,酚妥拉明能够起到阻滞作用,表现为:①扩张血管与外用血管阻力会较之前下降,使心脏更兴奋,最终使心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高。②中药中的丹参、川穹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有利于红细胞的解聚,可起到改善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度的功效,还对血小聚集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痉挛血管的扩张,最终取得减轻心脏负荷的疗效。③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附子等药物具有益气温阳之效,有利于心肌细胞中的核酸及糖元含量的改善,最终有利于心肌对氧与能量消耗量的减少。④温阳利水药物还能强心、利尿剂消肿。综合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其效果确实远远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胜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13.

[2]陈荣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8例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9):153-155.

[3]张爱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4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49-150.

[4]王西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120例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01):39.

[5]万雪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157.endprint


分享:
相关阅读
文章 心血管病 电子杂志

跨越山海 超凡守护:2024金领冠50°超凡守护公益

4月29日,伊利金领冠50超凡守护公益行动走进海南省,向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五指山市、临高县、琼中县、保亭县、白沙县)的母婴家庭捐赠了总价值超百万元的婴幼儿奶粉和孕妇

2024-05-07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领导莅

2024年5月2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拟任) 罗云教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口腔预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建业教授、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

2024-05-06

康达医院节日送关怀:免费为心脏起搏器患者检测

医患一家亲,服务心连心。4月29日下午,泗阳康达医院心内科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这些访客不是普通的求医者,而是来自全县各地的心脏起搏器患者以及陪护家属。科主任李明峰一边

2024-05-04

谷雨时节| 精致上班族的健康启示录

雨生百谷今日正式进入暮春时节春夏也在这里交接暮春之时,酒暖花深云雨轻飘,草木微摇远方麦田的风吹到了繁华的上空转化成一滴滴春雨落下敲打在这座城市钢筋水泥坚硬的外壳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