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18日“全国血管健康日”来临之际,腾讯新闻《医起问:给血管去去“斑”味儿》节目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领衔,与媒体人欧阳夏丹、喜剧演员兼编剧六兽、喜剧演员继业组成“破圈健康团”,携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杨兵、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刘志浩等一线专家,围绕心血管疾病防治展开深度对话。HQMS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住院患者中中青年占四分之一,血管健康管理已成为全民健康必修课。
血管“早衰”敲响健康警钟
你身体里的血管如同滋养生命的 “河道”,一旦被 “淤泥” 堵塞,心梗、脑梗等致命风险便会接踵而至。在全国血管健康日特别节目中,葛均波院士与嘉宾们揭秘: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正成为血管健康的 “隐形杀手”,当代人对血管健康还存在三大认知暗礁:
一是三高管理误区,不少人把 “偶尔头晕” 当作疲劳信号,对体检报告里的血压血脂异常视若无睹,直到突发心梗才惊觉;二是急救知识盲区,面对突发胸痛时,有人盲目服用药物加重病情,有人等待 “休息一下就好” 错过黄金救治窗口;三是用药偏见陷阱,部分患者因担忧 “是药三分毒” 擅自减停他汀类药物,却不知放任斑块生长有极高的心血管风险,是心梗脑梗发病的导火索,葛院士强调:“规范用药的获益远大于副作用风险。”
在节目现场,一颗颗红色的小球格外显眼。这项“小球实验”向观众直观展现风险:高血压、高血脂、抽烟、肥胖等危险因素如同“淤泥”,每一项都会向“健康杯”中投下隐患——尤其是高血脂,就像河道里最顽固的泥沙,悄无声息地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难以清除的斑块。葛院士指出,45 岁后血管衰老加速,但不良习惯(如熬夜、久坐、高油高盐饮食)会提前破坏血管内皮,让斑块在年轻时就悄悄形成——而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 “坏胆固醇”,正是推动斑块生长的 “主力推土机”。这些曾经被认为是“老年病”的血管危机,正以惊人速度向年轻人逼近。
血管模型演示直观展现了健康危机:长期高血压、高血糖会导致内膜增厚,形成“薄皮大馅”的易损斑块。葛院士强调:“这些斑块如同血管里的‘定时炸弹’,情绪波动、剧烈运动等诱因均可导致破裂,5分钟内形成致命血栓。”
葛院士特别强调,不同健康状态的人群,LDL-C 的控制目标截然不同:
随后,葛院士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真实案例,印证了吸烟、高血压与冠心病的高相关性,来警示公众忽视血压管理的严重后果,并详细解读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演变,强调“140/90 mmHg”仍是当前防控的核心阈值。
针对观众关注的“三高”与肥胖问题,节目通过现场实验演示危险因素的叠加效应——每增加一个不良习惯(如熬夜+吸烟),健康风险呈指数级上升。葛院士特别指出,男性心血管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但女性绝经后风险骤增,呼吁不同人群需定制化防控策略。
防治体系升级构筑生命防线
面对严峻形势,我国心血管防治正从“救心”向“护心”转型,实现“上车即入院”的急救新模式,将抢救时间平均缩短40%。但对于健康管理,公众仍存在严重认知缺口。
“我爸骑着电动车驮着我妈去医院,20分钟后就休克了。”观众分享的惊险场景,撕开了心梗“非典型症状”的伪装——有人把胸痛当胃痛,有人将牙痛忽视,更有人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突然遭遇血管堵塞。葛院士提醒:心梗也有非典型表现(如呕吐、乏力)更易被忽视。就像那位因“无症状”却已血管堵塞的摄像师,危险往往藏在“感觉良好”的假象里。 更令人心惊的是急救意识的缺失:仅35.1%的患者选择拨打120,有人甚至骑车、开车送医,错失黄金120分钟救治时间。“每一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在坏死。”葛院士的警示,让现场观众意识到:及时呼救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舞台上,医生与观众的互动打破了专业壁垒。有人追问“年轻人能否扛住三高”,刘志浩医生直击要害:“20岁的高血压比50岁更危险,因为‘暴露量’更长。”;有人担忧“AI问诊能否替代医生”,葛院士指出:“AI是助手而非替代,临床思维仍需医生把关。”
健康生活方式是最佳“处方”
“明知熬夜伤身,为什么凌晨2点还在刷手机?”王继业的灵魂拷问引发全场共鸣。节目组调研显示,许多受访者存在“健康知行分离”现象,即了解健康知识却难以践行。这种侥幸心理,恰是血管健康的最大威胁。
节目尾声,欧阳夏丹总结的“十二字箴言”成为全场共鸣:“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查、别侥幸。”这不是口号,而是无数惊魂故事凝结的生存智慧。当观众将象征危险因素的“小球”投入鱼缸,带走的是对生命的重新认知——那些曾被忽视的熬夜、久坐、高油高盐,都是血管的“慢性毒药”;那些被拖延的体检、被抗拒的用药,都是健康的“定时炸弹”。
节目尾声,百名观众签署《健康承诺书》,誓言践行“护血管十诫”。随着《“健康中国2030”心血管防治行动》深入推进,全民血管健康管理时代已然到来。正如葛院士所言:“守护血管健康没有捷径,但每改掉一个坏习惯,都是给未来生命账户存入一笔健康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