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藉第六届长城骨科交流会之机、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的“《202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巡讲项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以朋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教授任本场会议主席并致辞。
王以朋教授、蒋协远教授
两位教授表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疾病之一,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以及预防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怎样能够更好地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再骨折,是骨质疏松科医生和骨科医生共同关心的话题。《202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后简称“新指南”)提出了“极高骨折风险”的新分类,对于今后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疗提出了很多新证据及推荐治疗方案,值得在广大临床医生中进行推广和宣传。
晁爱军 教授
天津医院晁爱军教授的发言系统地阐释了“极高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更新诊疗要点:随着近年来治疗理念的更新升级,国内外多部指南陆续提出”极高骨折风险”的新分类,其中最强的预测因素就是1-2年内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后, 这个人群面临着再发生骨折的“迫在眉睫”风险!为更好的预防下一次骨折的发生,广大骨质疏松诊疗一线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群的筛查和识别,特别是有新近骨折史的患者和骨密度特别低的患者。多个循证证据表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首选促骨形成药物治疗获益更高:以促骨形成药物为起始治疗然后序贯抑制骨吸收药物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极高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BMD),更为有效地降低再骨折风险。
张嘉 教授
随后,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张嘉教授结合国内及国际诊疗现状,着重介绍了国外骨质疏松治疗新进展。
2022年底,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CSOBMR)组织编写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2版)》。新指南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数据和成果,在2017版指南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更新调整,特别提出了“极高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相应疾病分类的推荐诊疗方案。
2023年,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将与国内专业学会合作,开展“《202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巡讲项目”,促进广大临床医生了解掌握新指南的更新要点,特别是“极高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最新诊疗方案,从而帮助更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减少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