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正规疗效 口碑赢得患者青睐

  浏览量:9567
2019年07月29日 08:38来源于: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分享:
沈阳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据了解,随着哈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岁老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多。1958年哈市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尚无百岁老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百岁老人有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

 

沈阳 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

 

 

 

据了解,随着哈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岁老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多。1958年哈市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尚无百岁老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百岁老人有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百岁老人为4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百岁老人为25人;2010年时百岁老人为158人。最新的调查发现,哈尔滨的百岁老人已经突破200人,达到206位。在206位百岁老人中,年龄最长的是生于1905年的李凤云,已经111周岁;男性当中,年龄最长的是生活在香坊区的刘广德老人,今年110岁。

这项老年课题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王宇教授,记者就此采访了王教授,探讨这些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

“密码”之一:心态平和,喜欢交流,随遇而安

家住南岗区文兴街的陈金营老人已经104岁,据他的孙子介绍:从来没见过爷爷发过脾气,爷爷是个比较慢性子的人,奶奶则是一个急脾气,老两口的性格正好可以互补。有一次奶奶对爷爷发脾气,爷爷在一旁微笑,说我出去溜达溜达。爷爷出门后,奶奶哭笑不得,气也消了。陈金营老人不仅脾气好,心眼也好,有一次出去看路边有一只流浪小猫很可怜,就把它带回家里养。

家住呼兰区北大街104岁的李陈氏也是脾气好,愿意和人交流。有人问老人长寿秘诀是什么,她回答:没什么长寿秘诀,家里人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愿意“唠嗑”(东北方言,即和人说话),有话不憋着,说出来心里痛快。现在生活好了,更没啥不知足的、没啥看不开的。

从这份百岁调研报告可知,百岁老人大都性格好、脾气好,不爱生气、发火,心胸开阔,待人随和。即使在大灾大难面前,也总能保持淡定、从容的态度。就是说,在性格“密码”上,百岁老人们普遍乐观豁达、心态平和,因知足而常乐。

但是,百岁老人中也有脾气大点的,比如居住道外区的103岁的张张氏,家人说她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从来不受屈”。张张氏虽然年迈,也会与人发生争执,如果争执起来,无论是谁都会生气,也包括张张氏自己。但是,张张氏能通过与人“争吵”将心里的积怨发泄出去,并且事后不记在心上。现在的张张氏也变得随和一些了,但是骨子里的性格还是没有改变多少,从来都是“不受屈”。

那么,生气对人也有“好处”吗?王教授认为,生气是一种应激反应,而人缺乏应激反应就会变得呆滞、迟钝、不利于健康。生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张张氏老人生气就发泄出去了,不窝在心里,心理就不受病。她的性格特点使她恰当地运用了“生气”这把双刃剑,使之成为长寿的原因之一。

这208位百岁老人基本上都是平民百姓,多数没有参加过固定工作,有退休金的仅占1/6左右,大都靠子女孙辈养活。更没有什么人可称得起为官员,只有一个是大学教授。他们大都随遇而安,甘于淡泊。

“密码”之二:普遍有长寿家族史、个子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有60%左右的百岁老人有家族长寿史。比如,家住南岗区的于秀芳老人(现居住在山东),今年已经103岁,他在山东的哥哥已经107岁。他们的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也比较长寿。家住呼兰区北大街的李陈氏已经104岁了,在呼兰居住了70多年,她的两个妹妹在山东德州,也快要100岁了。家住双城市106岁的张凤恩和101岁的张李氏这对寿星夫妻也是如此,张李氏母亲活了100岁,张凤恩姐姐活了102岁。

东北人都长得人高马大的,可是,见到这些百岁老寿星时,调研者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都长得比较矮小,甚至是非常矮小!”

张凤恩身高不到1.70米,101岁的老伴更矮。女的百岁老人身高好像都只有一米四五左右;男的百岁老人的身高在一米七的也不多。他们又小又瘦,我们最初还以为他们是南方人呢。不过调研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虽然人在老年时身体会萎缩,但也不至于变得这么矮吧?应该说,他们在青壮年时的身高就比大多数人的身高要矮一些。难道,人的身高也是决定人是否长寿的密码之一吗?

科学已经证实,人的身高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次《报告》中也提出了“遗传因素”问题,认为遗传因素也是决定人是否长寿的因素之一。

“密码”之三:粗茶淡饭分外香

饮食对于人的寿命的影响至关重要,人到底吃什么能够长寿呢?

有专家认为,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一定是合理的,他们一天的饮食当中各种营养比较均衡,有粮食,有肉、鱼、蛋、奶、豆制品等,至少有一两种,也有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量的油和盐。但实际上百岁老人的饮食没有那么讲究和精致,大都是很随便。

家住南岗区清明二道街的顾岳珍老人已经109岁了,她一日两餐,早晨是8点吃饭,下午是3点开饭,每顿饭都要喝玉米面粥,有的时候还吃两个自己做的小窝窝头。老人喜欢吃的一道菜与众不同,就是用做完豆浆剩下的豆腐渣炒白菜。老人认为:别看豆腐渣是丢弃物,其实含有的营养价值还很高,用它和清热解毒的大白菜一起炒,可以调节人体功能,把一些体内废物顺利排出体外。

102岁的丁刘氏就吃了一辈子的粗粮。她回忆说,小的时候家里人口多,能让孩子吃饱饭曾让父母感到自豪,“那个时候,顿顿都是1碗玉米面粥,1个窝窝头,想吃别的也没有。”吃粗粮的饮食习惯一直被丁刘氏保持到现在,玉米面粥、大饼子、烂熟的蔬菜,都是她喜欢吃的,“从小到大就吃这些东西,已经习惯了,吃细粮我觉得肠胃不舒服。”

在走访过程中,提起百岁老人过去的日子,有不少老人会表现得很伤感,有的甚至还流下了眼泪。居住在道外区维也纳小区103岁的张张氏说,当年,她的丈夫为了让一家人吃饱肚子,没日没夜地干活,后来竟活活地累死了。张张氏叹息:“那个时候太苦了,有什么吃什么,草根、树皮也没少吃呀,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老人们小时候大都生活在多子女大家庭,而且一般都较贫困,家里往往没有那么多的粮食给孩子们吃,所以,大多数家庭经常是省着吃,甚至吃不饱。吃的东西也就是那么几样,如窝头、大饼子、玉米面粥,再加上白菜、土豆、绿叶菜,长年累月吃的就是这些东西。如果遇到饥荒年,连这些东西也吃不上,就只能找树皮、草根吃。

冰城的百岁老人都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按照现在的视角来看,他们的饮食非常粗糙,营养基础也差,可是他们却依然有一个硬朗的好身板,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任何“后遗症”,反而让他们把人生的岁月走得更久远。这种现象令人困惑。

据专家介绍,人的体内有一种“节约基因”。当人的生活极度贫困、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这个基因为了使人生存下去,就会对身体进行调节,即身体摄取的食物减少时,它会使人的代谢也同时减慢。而一旦生活条件好转了,食物充足了,这个基因又会适当地进行调节,不过,它不是剧烈地调节,而是逐渐地调节或可称之为“逐渐适应”。当那些百岁老人们赶上了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没有一下子大量食用,而是始终保持定量摄入,说白了,就是他们懂得“节制”——已经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百岁老人饮食上的共同特点。所以,那个时候虽然条件异常艰苦,却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疾病。生活好转了、食物多了,他们也没有暴饮暴食使自己变得肥胖,因此也避免了肥胖带来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现在有不少人不敢吃肥肉,有的人一口糖也不敢吃,还有的人滴酒不沾,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食物对人体有害,会使人患上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可是,很多百岁老人对此并不“忌讳”,他们有时馋肉了,会要求家里人给做红烧肉吃;有的还经常吃糖块;还有的爱喝小酒,有一天一顿酒的,也有一天两顿的。住在南岗区百岁的刘广德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喝点“小酒”,这个习惯已经保持50多年。老人认为,吃饭喝点小酒,可以怡情,又可以舒筋活血、强身健体。但是老人们比较有节制,很少超量。酒不过2两,糖不过两块。今年刚逝去的111岁的王庆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吸烟,活到百岁时,仍旧每天吞云吐雾。去年,在家人的规劝下,才把烟戒掉了。

不少人,包括很多专家都认为,“食补”或者“药补”可以提高人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但是,观察老寿星们的平时饮食,却与“食补”“药补”大相径庭,他们从不特意吃什么、补什么,而是家里人吃什么就跟着吃什么。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没吃过什么人参、鹿茸、海参等高档补品,有的甚至见都没见过。大多数百岁老人没有刻意养生,生活上不过是顺其自然而已。现在,有的老寿星牙齿掉光了,家人才特意为他们做稍软一些的“小灶”,好让老人们的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营养。

老寿星们大都是干瘦干瘦的,可以看出,他们从年轻到年老均没有经历过肥胖阶段,始终保持正常的体态。俗话说“粗茶淡饭分外香”,家里的粗茶淡饭,让老寿星们健康长寿。

“密码”之四: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调查中发现,百岁老寿星现在大都已行动不便,只有几十人还可以行动自如,但也说不上什么运动或者锻炼。

道里区新发镇五一村陈玉莲百岁老人,自己能种菜园子,能担柴草,令人叹服称奇;居住在道里区托老所的孟宪彩老人,101岁还能经常与社区老人跳大秧歌。专家认为,他们之所以还可以像年轻人那样活跃,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百岁老人们大都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常年保持固定的生活习惯。即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一日三餐或两餐,不嗜烟酒或少嗜烟酒。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患过“神经衰弱”。长寿老人们从来不熬夜,睡眠质量绝对是一流的。他们总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通过良好睡眠的调节,将潜在的疾病赶走,这可能也是他们长寿的密码之一。

家住南岗区邮政街的刘广德出生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劳动了一辈子,64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拜泉农村。习惯于黎明即起,勤劳农作。64岁时来到哈尔滨和大儿子一起生活,仍然闲不住,为当时的建工学院烧锅炉。儿子担心老人的身体受不住,他听从儿子的其他,改为到建工学院印刷厂打工,直到74岁才不去。但是,他依然像在打工时一样,起居有常,固定不变。老人在家里呆不住,经常出去溜达。

家住道里区的孙修暖老太太104岁了,每日饮食起居都是固定不变的,十分规律。孙修暖老人在80岁的时候听说用手梳头可以舒筋活血,有益头部健康,便开始每天用双手梳理头发100多下,并用搓热了的手来搓面部。这个习惯坚持了20多年。如今,孙修暖老人头发中又长出了黑发,看上去气色不错,比其他百岁老人显得年轻不少。

今年101岁的张于氏简直有点传奇色彩,在哈尔滨的百岁老人中,只有她自己至今一颗牙也没掉,让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

在调查中,多数子女反映,百岁老人一般身体素质好,无大病,很少上医院,有的一辈子没进过医院。有一位子女说,老人有个头痛脑热,从不吃药,沏点辣椒水,发发汗,就顶过去了。还有一位百岁老人自己总结长寿的原因说:“就是一条,少吃药,少受害”。

专家认为,百岁老人对待疾病的经验有借鉴意义。如今,很多人不舒服就吃药,常年吃药,有的甚至就是无病呻吟,也吃药。其实,是药三分毒,可吃可不吃的药最好不吃,尤其不要常年服药。当然,真有病了一定要去医院看医生,在医嘱下认真服药。


分享:
相关阅读
生活 东西 家庭

搜狐医药 | 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创新!第一届华夏肿

图说 / 第一届华夏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论坛现场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蔡娘婉编辑 | 吴施楠2024年4月2021日,第一届华夏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论坛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

2024-04-25

馒化修复专家薛志强:10个打玻尿酸9个需要馒化修

近日,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培训部主办、欣可丽美学(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俊泰医疗协办的面部馒化修复注射技术公益培训班在北京俊泰美好医疗美容门诊部落幕。会上

2024-04-24

天津市食用益生菌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圆满结束

近日,天津市食用益生菌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及学术交流会议暨天津创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于创源生物总部

2024-04-22

第一届朗姿医美填充剂注射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强技

3月21日,第一届朗姿医美填充剂注射技能大赛正式启动,经过资料提交、审核等程序,目前第一轮筛选比拼结束,33名来自全国各机构的医生进入初赛阶段。接下来,参赛代表将拟

2024-04-23